路(1/1)
九月对我的家乡榆树来说,总是令人倍感舒适的。它没有七八月份那样的酷热难耐,也不像隆冬腊月的天寒地冻。就在这样的天气里,漫步在清晨的街上,望见撒满了晨光的金色大道,感受着那徐徐的微风,慢慢地拂过脸颊。呼吸间,又能闻到夹杂在风中的草木特有的清香,一时间令人陶醉其中。
这样的美景与感受,对于现在生活在榆树的人来说,是十分常见的。然而,就在七十年前,当时刚到榆树上学的我的祖父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那时的榆树市虽说是县城,可这县里却只有一条两三里地的砂石路,宽度不到十米,两架马车并排跑,便是极限了。什么路灯、绿化带、景观树等等,一概没有,有的只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参差不齐的排列着。这便是当时县城里唯一的主干道了,也就是现在榆树大街的前身。要是拿现在来对比,都不如乡镇的道路平坦宽阔。
等到八十年代初,我父亲刚上学的时候,榆树的主干道加长了,也拓宽了不少,周围也有了一些分支的小路,同时,主干路上按了路灯,种了几棵垂榆点缀着。重要的是铺上了水泥,不用担心飞奔的马车扬起来的土灰了,自行车蹬起来也不吃力了。有人这时可能会问:怎么总讲马车和自行车,小汽车呢?对于当时的榆树来说,汽车就是政府办公的两三辆老式吉普车,平时也都趴在政府大院里,大马路上根本看不见它们的影子。哪像现在,一到上下班时间,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在道路上排起长龙,一眼都望不到头。
再到我上学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年前,榆树的主干路不光是榆树大街这一条了,而且这些主干路也基本都柏油路,信号灯和斑马线等配套设施也开始出现了,曾经道路两旁的平房摇身一变成了楼房。然而,印象比较深的是,在我上的小学旁的那条路,道路两旁都是摆地摊的小商贩,他们时常将污水随手一泼,恶臭难闻,每每路过,我都要捂着鼻子飞奔起来,也可能是这个原因,使得我后来到部队参加三公里比赛,能取得好成绩打下的底吧。但现在可不同往昔,干净整洁已经是榆树道路的常态。
现在榆树的道路,不仅仅追求道路的宽度长度等“硬实力”,更注重能够满足居民精神需求的“软实力”。您若是想和我一样,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和鸟语花香,就要沿着环绕榆树公园的健康路和榆西大街漫步;若是想大快朵颐,饱尝美味,便要直奔华昌路与承恩街交汇处,各色美食您吃上一周都吃不完;若是要购物“血拼”,榆树大街两旁林立的商场,一定是包您满载而归。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道路,有着更多不一样的特点。归根结底,我看到却是一点,那就是通过城市的高速发展,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七十年间,榆树市的大街小路,便是最好的见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