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为什么说《维摩诘经》是一支生花妙笔? (五 六)(2/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上),
一行白鹭上青天(下)。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
门泊东吴万里船(下)。
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天),
春风花草香(地)。
泥融飞燕子(天),
沙暖睡鸳鸯(地)。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上),
万径人踪灭(下)。
孤舟蓑笠翁(上),
独钓寒江雪(下)。
王坤《悯农》:
锄禾日当午(上),
汗滴禾下土(下)。
谁知盘中餐(上),
粒粒皆辛苦(下)。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天),
黄河入海流(地)。
欲穷千里目(天),
更上一层楼(地)。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天),
草色遥看近却无(地)。
最是一年春好处(天),
绝胜烟柳满皇都(地)。
这种结构的古典诗词它最早是以李白为代表一批作家首创的,是他们接触了《维摩诘经》之后创作的。我把它们称之为“维摩诘经体诗”。这一点,无论中国文学史,还是教科书,都不曾提及过。写诗,搞清这一步很重要,它是解决文字顺不顺的问题,顺了才会美,顺就是美,因为它符合“太极图式”。否则,你的诗从文字上就没有搞顺当,犬牙交错,参差不齐,一塌糊涂,怎么会美呢,怎么能叫诗呢。这种形式的诗作有一个显着特征,它像一颗晶莹剔透、光芒四射的巨大钻石屹立于天地之间。它是锥体形的,其上大,其下小,层次感显着,给人印象立体主义艺术感十分强烈,文字排列整齐优美,内容大气不同凡响,阅读起来铿将有味,和谐流畅,百读不厌。它像颗颗钻石般美丽珍贵,怎么不令人珍惜回味,怎不令其流传恒久?它在古典诗词中属上上佳品。
写诗还要再强调一点,光文字上搞顺了还不行,其中还要写出阔来,阔才有意境,才有灵性,还要有“核”。什么叫艺术?诗词艺术创作就是要用简短的一段文字编织一个境来,一个空间,一个形象;或是漂亮的画作,或是漂亮的房子、或是美丽的宫殿等等,深不可测,吸引人们钻进去,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美丽,从中给人以新的启迪。大家认真地看一看,以上这几首唐诗,哪一个不是藏了一个境界在里边,或画成了一张画,或创作了一个景象在里面呢?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诗写成了几句顺口溜、大白话、概念化,聚焦在一个平面上,聚焦在一个点上,天地人扭在了一起,平铺直叙,概念堆砌,像白水煮茄子,又有什么味道呢?那也就不叫艺术了。
为此,我曾写过一首《论写诗》,这样写道:
曙光初照真可爱,
一颗枣树入眼来。
摘个枣儿尝一尝,
滋味百嚼仍需猜。
俗话说,听着见于无声,明着见于无形。诗词,一个形象要美;一个要阔;一个要有核。唐诗在这三点解决的比较好。文字顺就是有层次感,和谐美丽;阔就是有空间感,有意境,有灵性;核儿就是看不透,啃不透。诗意靠读者自己去揣摩测度,而不是作者直接告诉他。即一首诗就是意韵深藏不露,深不可测,百读不厌。所以,鲁迅先生极力称赞唐诗的成就,他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其实也不尽然。就像过去中国人造不出现代汽车一样,当我们掌握了现代汽车的理念和工具,也一样能够造出自己现代汽车来。何况世间的事物是螺旋式发展的,人类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人类的足迹总会有没有踏触过的地方,新生事物又总是在不断地产生和发展,只要我们遵循古典诗词的创作原则和基本规律,一样也能写出前人不曾有的好诗来,开创一代新诗风!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