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有没有客观存在的生花妙笔(五)(1/2)
(2)梁代时期的历史人物
6)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sdz县今sd省z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r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等,颇有清名。晚年在sdz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的《文心雕龙》五十篇,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文学批评着述。他主张文学作品应有“风骨”(充实的内容)、华美的形式(文采),并提出文学批评的六条标准(“六观”)及其必须具备的修养,系统阐述先秦以来文学批评理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经典名言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兵。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刘勰读《维摩诘经》的考证资料: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是南北朝时期的梁代文人,他与《维摩诘经》的关系极为紧密。刘勰的人生经历也很奇特,先拜师,后出家,又还俗,做官,再出家,一生未婚。他说,“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刘勰七岁之时,做了一个美梦,梦见了一片五彩祥云,犹如锦缎般美丽,便“攀而采之”。这个梦对其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刘勰从年轻时就立志要写一部不朽的着作,后来因为读了《维摩诘经》而出家。自从他有了《维摩诘经》这支生花妙笔,写出了关于文学理论的不朽着作《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一部写作总要,他能在距今1500余年之遥,提出了许多至今难于超越的精辟修辞理论,其中有很多名言: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兵;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不到西湖看山色,定应未可作诗人;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奇正相参,华实并茂。还有刘勰对文采的歌颂:笔吐星汉光,声若雷霆响,文采耀后人,福威超帝王。我认为,如果刘勰不读《维摩诘经》,《文心雕龙》肯定是写不出来的。当时,刘勰出家的定林寺有一颗2500年的银杏树,长得雄伟美丽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的灵感,除此之外,他还写出《灭惑论》。现在这颗树已经4000年了,被称为“华夏树王”。
(3)唐朝时期的历史人物
7)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经典佳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