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唐僧的是是非非(2/2)
这个簿子里面记的都是大难,从金蝉遭贬开始记录的。
一出世,唐僧就几乎被父母做掉了,这肯定算是一难。
和父母仅仅只生活了一个月,到了满月的时候,被母亲抛入江中等死,这也绝对算得上是一难。
可是,当他见到了母亲,又“替父报仇”了,应该是大快人心啊,怎么菩萨也还给他记着一难呢?这就完全说不通了。
我们再细看这一段的原文,唐僧除了走了几步路,向外公报了个信之外,从头到尾,自始至终没有发现他遇到过任何难!
这黑帐里面记的可都是大难啊!请问,他的难在哪儿呢?
这一难的名称,就叫作:寻亲报冤!寻到亲人之后而以冤相报,杀死亲爹,逼死亲妈,这才叫真正的难啊!否则,你怎么解释这一难,你解释不了,只能认为这没有难,是菩萨们记错了。
错不了的,菩萨及其下属,是这一事件最知情的人,也只有他们才知道唯一的真相,他们记的是“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个寻亲报冤的“亲”,一定是指:温娇是他的亲妈,刘洪是他的亲爹。否则,“寻亲报冤”就不能成立。为什么这样说呢?
1.已经证明:陈光蕊不是唐僧的亲爹,两个人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
2.那么,刘洪打死了陈光蕊,又关唐僧什么鸟屁事呢,和唐僧没关系的。
3.唐僧无论怎样杀死刘洪,都不能叫为父报仇。因为陈光蕊根本就不是他爹!
所以,唐僧和刘洪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杀父之仇。那么,究竟有什么“冤”要报呢,只有一点,那就是:要报出生后的“淹杀”之冤!
唐僧和刘洪只存在这唯一的“冤”。菩萨们记的非常清楚:唐僧报这个“冤”的时候,寻到的是“亲”是寻到“亲”后,报的“冤”,从而刚好构成了一“难”。否则,无论怎样报仇,“难”又从何来呢?
所以,如果你只看表面现象,则既不存在“报冤”,也不存在“难”,完全说不通。
而只有当他的亲爹是刘洪的时候,就全部清晰通顺了。既存在“报冤”,也存在“大难”。
只有这样解释,所有的环节,才能够顺理成章,清清楚楚。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这一切,都是在观音菩萨的暗中策划、操纵下完成的。这是对唐僧同志的一种考验!
我们的唐僧同志,在观音菩萨的安排下,被他们刻意制造成了一个“恶”人,稀里糊涂的杀掉了亲爹,逼死了亲妈,满分通过了组织上的考验,终于与有罪的家属彻底地划清了界限,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佛门组织这一边,继续接受后面的考验。
那么,在幕后掌控操纵这一事件的观音,究竟是想要达到何种目的呢?
这从唐僧的相貌之谜可见一斑。
因为对唐僧的身世之谜进行了一番推理之后,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确认唐僧并非状元陈光蕊之子。上回已经说明。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又会问:既然唐僧并非陈光蕊之子,那么,为什么他长得很像陈光蕊呢?
今天咱们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温娇。
温娇最初见到唐僧时:
叫进衙来,将斋饭与玄奘吃。仔细看他举止言谈,好似与丈夫一般。小姐将从婢打发开去,问道:
“你这小师父,还是自幼出家的?还是中年出家的?姓甚名谁?可有父母否?”
温娇见到唐僧后,认为和陈光蕊长得很像。“好似与丈夫一般”。那么,温娇的心里肯定会有巨大恐惧。
因为她无法解释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却为什么会长得很像陈光蕊。
{二}婆婆
唐僧来寻找婆婆时:
寻着婆婆。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
玄奘问:“婆婆的眼,如何都昏了?”
婆婆道:“我因思量你父亲,终日悬望,不见他来,因此上哭得两眼都昏了。”
玄奘便跪倒向天祷告道:“念玄奘一十八岁,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今日领母命来寻婆婆,天若怜鉴弟子诚意,保我婆婆双眼复明!”
祝罢,就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
婆婆觑了小和尚道:“你果是我的孙子!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婆婆说得更为详细:
1.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
2.长相: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为什么婆婆说得比温娇要具体肯定?因为温娇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短,而婆婆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要长,所以婆婆会更加肯定些。
总之,温娇和婆婆都认为唐僧和陈光蕊长得很像,这一点是一致的。
但是,儿子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像父亲?这个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没有任何理论支持儿子一定要长得和父亲一模一样。
另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长得很像,也是常有的事。
唐僧长得不像别人,偏偏就像那个陈光蕊,你说这怪不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只要联系上下文看,答案就很清楚了。
首先,唐僧之所以长得像陈光蕊,完全是观音菩萨在幕后操纵的结果。
在观音菩萨她们这个组织内部,掌控着一套“投胎转世”的设备,观音菩萨要唐僧长得像陈光蕊,并且一模一样,完全具备这个条件。
因为做假做的太逼真了,反而露出了破绽,破绽在哪儿呢?破绽就出在声音上。
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
要知道陈光蕊是海州人,而唐僧是江州人,口音是不会一样的。不要说隔州,在古代就是隔县{甚至隔乡},口音也是有差别的。
不同州的人说话,应该是存在一定的语音障碍的,所以这就是个破绽。
……
……
……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