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继承儒道(2/2)
另外蒙古帝王们自己带头学习汉文化,推动了学习汉文的热潮。如忽必烈自己就非常熟悉汉文典籍、礼仪制度,并能用汉文创作诗歌。文宗、顺帝等人更是可以纯熟地运用汉文进行创作。
并且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太子必须学习汉文。一些入居中原的蒙古贵族,羡慕汉文化,还请了儒生当家庭教师教育子女。
为了蒙古人学习起来方便还用蒙文,翻译了许多汉文典籍,诸如《通鉴节要》、《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等。
元代蒙古统治者重视学习汉文化,重用汉族官吏及知识分子,推行汉法,使元朝实际上是变成,蒙汉及其它民族地主阶级,共同统治的封建王朝,是整个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事实延续。
他们在文化经济科技方面既承袭前朝惯例,又有新的积极方面,表现出了多民族交相辉映的时代特色。
只是地方的贵族并没有高深的道行,也不具备做人的觉悟,弄得官府黑暗,民生哀怨,最终造反也是一个必然。
这个国家不成功的立法和地方经济、刑事管理,还有地方官吏的事实胡乱作为,才是导致元帝国最终崩溃的根源。
其实它的主流是好的,可是执政时期的地方官吏,事实体现的具体细节问题,它们从来不重视,因此导致民生积怨甚多,最终导致它的王朝颠覆也是没有争议的事实。
元朝积极向上,它好的一面,没有通过手下官吏去体现,那些**官僚在把它事实引向绝路。
他们事实肥大了自己,苦了百姓,搞亏了元朝。
**和不懂得法治治理,是它失败的根源。
其实我们从大的方向来看,元代的粮食产量,在南方比南宋更多,北方由于屯田、垦荒,也有了很大发展。
手工业生产在元代也受到高度重视。元代手工业主要分官办与民间两部分。其中官办处于主导地位,民间只是补充。
元代水陆交通的发达,使中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当时,东西方使臣、商旅的往来非常方便。从里海沿岸城市到中国各地,沿途十分安全。这对发展中外各国之间,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是十分有利的。
当时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空前发展,以及统一货币钞在全国的流通,又促进了元代商业的兴盛。
但是元代国内外贸易主要控制在政府和贵族、官僚、色目人手中。政府对金、银、铜、铁、盐等实行了垄断政策,直接经营,但也有部分金、银、铁等矿业,以及酒、醋、农具、竹木、纺织品等由商人、手工业主经营,政府抽税。
特别是一些色目商人,由于有的得到权贵支持,资金雄厚,加之善于经营,因而成为大富贾。一些汉族大商人也有获取高额利润的。其中盐贩致富者尤多。
元代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除原有的城市进一步得到发展外,又在内地及边疆出现了不少新兴工业、商业城市......
正是国家在发展,经济在繁荣,于是也同时迅速的滋生了官吏**。
为什么明代朱元璋一上台执政,就下大力,下狠手治理贪官。
他知道贪官是使得一个国家最终灭亡的根源。
这些人不是没有被教育好,是经不住社会各种利益诱惑......
儒、释、道它一直摆在那里,可是很多人还是不学刀枪,它学贱。
</br>
</br>
Ps:书友们,我是末家大少,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br>
</br>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