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庙会(1/2)
唐代法律规定,每一年的元日、冬至、清明三个节日都要放假七天。
古人过年,上至宫廷官邸,下到民间百姓,习俗众多,年味浓厚。在这期间有很多娱乐活动,如投壶、高跷、木偶戏、陀螺、杂技、听戏等。
《宛署杂记》中还记载了明代正月赏灯会走百病的活动。
清人查慎行的《凤城新年辞》云:“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便写出了在休闲的春节期间,农家女子们飞针走线为家人赶制新衣的热闹情景。
大唐的春节虽然没有明清那么多活动,但是也不会差的太多,特别是华亭县,这小半年来,家家户户都有不少钱财进账,这年过的自然流很不一样。
张华在清影、梅子她们诡异的眼神之下吃完早饭就跟梦雨出门逛庙会去了,只让狗子在一边跟着,当然,还有多啦,这才是张华最核心的保障。
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
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战争一样,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集体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式等,这种为祭祀神灵而产生的集会可以看作是后世民间庙会的雏形。
实际上,从“庙会”两个汉字本身也可以看出这点,“庙”最初就是指供奉神灵尤其是祖先神灵的建筑。
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
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
“这华亭县的庙会一点也不比长安城的冷清啊,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呢。”
梦雨是属于那种喜欢逛庙会的人,见识过长安城各种各样的庙会,原本以为华亭县一个小小县城的庙会也就那样子呢,没想到还挺热闹。
熙熙囔囔的广场上到处都是小商小贩在不断的吆喝着,摩肩接踵的老少青壮穿梭在中间。
“原本只有两三万人的华亭县,现在已经有差不多十万人,放在大唐,已经算是一个上县的人口规模了。再加上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在作坊做工,有固定的收入,到了春节时分,自然而然的消费能力就上来了,庙会热闹也就不奇怪了。”
“好像也是这个道理呢,人越多就越热闹,机会也越多,需求也越多,华亭县算是开始走上正轨了。”梦雨东瞅瞅西瞅瞅,看着各个商贩卖的东西。
“有没有什么喜欢的东西,看中了就买。”
虽然庙会上的卖的东西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但是胜在稀奇和独特,不少手工艺品平时都是找不到哪里有卖的。
“也没什么特别要买的,那里有一个僧人在表演,好像很有意思的样子,我们过去看一看吧。”
不远处围着一堆人,里面不断的冒出叫好声。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这神符具有驱妖除魔的特效,你们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