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四四 棘手的问题(2/2)
这使得帝国在欧洲方向的战略态势相当优秀,无论是敌人还是伙伴,都陷入了战争,每一方都需要帝国。
在外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确实有更好解决内部问题的环境。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李君华也不会同意李君威对大陆上的外藩开刀。说白了,帝国建立才三十一年,这些外藩最多只有两代人,他们虽然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还没有给这个国家带来真实的压力。
李君华没有选择直接同意,实际上李君威也只是给兄长一个建议罢了。帝国一直以来的规矩,海外事务皆由海外事务大员处置,裴元器是帝国在海外的最高统帅,这件事理应由他负责。所以李君华最终把是否一劳永逸的处理掉土尔扈特部的决定权交给了裴元器。
在一旁一直旁观的林君弘很清楚,这实际上就是宣布了土尔扈特部那些传统贵族们的死刑。
这么些年来,对土尔扈特部意见最大的就是裴元器本人。这个皇室第二代们年轻时候的好友,青少年时代一直以纨绔著称。但经过了安全局的历练,早已成为一把好手。后来执掌西津,呕心沥血,就是想把西津打造成帝国面向欧洲的强大的前沿基地,成就不朽的基业。
而土尔扈特屡屡使绊子,让裴元器早就不满。裴元器是帝国内阁体系内,唯一一个军政外交一把抓的省级行政长官。交给他处置,不论是用强硬手段还是温和手段,土尔扈特不会有太多的反抗余地。
李君华问:“唯一让我拿不准的是藏地,这段时间,我浏览了很多关于藏地的资料,与几个去过藏地的官员接触了。问题非常棘手,帝国显然无法接受藏地成为藩属国,但现在用对藏地开刀,却不是一个好时机。”
藏地的内外局势都很复杂,虽然名义上藏地也是外藩,但实际上也是藩属国。帝国曾经派去藏地解决黄教问题的厄齐尔事实上割据一方,对帝国来说是和硕特王,对内却以第巴的身份建立了威权统治。
御书房里的这三个人,皇帝和两个理政王大臣,都很清楚,自幼在帝国境内学成的厄齐尔对帝国是有很强的归属感的,这从他的对外交往上就能看出来。这些年,厄齐尔掌管藏地,面对来自次大陆方向的各类威逼利诱,从不妥协。
按理说,如果他想自立为王,完全可以用印度斯坦帝国来平衡来自帝国的影响力,可是他没有这么做。除了维持必要的经济贸易来往,其根本不与次大陆的各方势力产生太多的联络。反而对于朝觐、入贡都很认真。
即便没有外部的支持,帝国高层仍然感觉棘手。因为藏地现在的政治生态很狂热。
厄齐尔搞统治,被后世历史学家界定为农民起义式的公有体制。
在一开始,厄齐尔软硬兼施,把原本属于宗教寺庙的所有生产资料夺了来,紧接着就是处置了当地的贵族。厄齐尔有着朴素的政治理想,这个喜欢读水浒传,以绿林好汉自居的家伙要的就是实现绝对的公平。
所有的土地都被平均分给了农奴,并且喊出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口号。导致的结果是,所有人都必须要下地干活,一些宗教人士借着访问的机会逃到了帝国境内就再也不回去了。
这些政策很激进,但很显然,这是非常得民心的政策。厄齐尔在藏地简直就是佛祖降世一般的存在,三百万藏地各族百姓对其的崇拜到了极致。当初帝国介入藏地局势的时候,迁移了不少藏人去中亚,现在很多人逃了回去。
别说藏人,就连藏地周边的甘肃、四川、云南等行省,一些没有土地的帝国百姓,也有不少迁入了藏地。
一位来自申京的旅行家在游览了藏地之后,曾经在其主办的地理杂志上写到,对于穷人来说,藏地就是天堂。
就连理藩院负责与藏地打交道的官员都对李君华说,在一些方面,哪怕是帝国引以为傲的法治、公平方面,藏地也比帝国做的好。
李君华有两个隐忧导致的犹豫。一个是民心向背,厄齐尔的统治如此得民心,对这样一方势力用强,一旦遭遇反抗,那就可能是旷日持久的战争。而李君华一直很抵触这种持久战和消耗战。
而目前来说,他实在也想不出获取藏地百姓民心的办法。
第二个隐忧则来自身边,李君华很清楚,自己的弟弟李君威与厄齐尔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厄齐尔被重用,很大程度上就是李君威的举荐。但李君华不认为这是私人关系的问题,因为他年迈的父亲,太上皇李明勋对藏地的发展也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比如那位去过藏地的旅行家,就曾经被太上皇召进宫中,聊了好几天的时间。而每次藏地有使者来,也都会被太上皇召见。
李君华和林君弘两个人私下里讨论过,或许藏地的政治与他们一直想知却不得知的秘密有关,也就是太上皇的理想。
温和手段做不到,来硬的就更不行了。那该怎么办?
“反正我不赞成对藏地用兵。”李君威率先表态。
李君华立刻说道:“老三,这也是我的态度。老三,君弘,你们还记的小时候父皇跟我们解释战争吗,我清楚的记的,父皇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难打的战争就是与百姓为敌的战争,千万不要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这些年来,帝国经历过、见证过的战争很多,但唯独没有这种。或许进攻藏地,就是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李君威心中暗赞兄长的智慧,作为世界最强国家的皇帝,很容易陷入骄傲自满之中。其实人的智慧是无限的,手段也是多样的,可是每次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用暴力解决时,就很容易痴迷于暴力。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