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花溪飞殇令(三)(1/2)
();
不能再想这些了,他努力将脑海中迤逦的画面甩出去。他是孟家的嫡次子,日后必然是要往几位伯父的方向努力的,若是这点诱惑都抵抗不住,又谈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段家几位公子,才学显然是极好的。父亲说此二子悟性过人、胸怀乾坤,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若能与其交好,自己日后钻研至臻至理、勖求君子之道也能收获无穷。
悟明白后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开阔明亮。他才注意到众人皆一脸迷惑盯着自己,实在窘迫之下眼神有点无处安放,又不知该如何解释。突然注意到跟在段家兄弟身旁的一个公子哥打扮的少年,眉眼好生熟悉,于是手掌指向那少年,语气尽量自然地问道:“这位是?”
季生烟吓得一哆嗦,躲也不是不躲也不是,瞬间僵在了那里。段初南很讲义气地揽着她的肩,开始了她的介绍演出,
“这是我们家四小子,以后你就叫他四弟吧;这位是我们家三哥,不嫌弃的话以后你也跟着我们叫;这位是屠龙大哥,是个不拘小节的爽快汉子哈哈;这是杨叔,是我们现在的先生,这个瓷娃娃是杨子玉,是杨叔的.....你懂的啦。”
孟旭见他这般不见外,倒有些腼腆了,只跟着他的介绍或点头或颔首的并不言语。
段初南见他不似之前那般痴迷模样,就放下心来。其实不论他对她姐有非分之想这回事,这个孟家的小少爷人品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和她们有过一辩之缘、却能她们这般礼遇,嗯...眼光不错。
见孟旭没有怀疑,季生烟也放下心来,很快又回到了来汝阳城之前那副坦荡洒脱的模样。她一进城,就有点畏畏缩缩的,这种感觉很不好。
听到前面宴饮会上又传来阵阵喝彩声,想起在此已耽误了许久,孟旭忙领着他们过去。
段云青与他用文人的礼节互道一声请,段初南感觉画面十分搞笑,你能想象两个假正经的西装小男孩很绅士的互相握手的画面吗?就是.....很有教养又很搞笑。
来到船头之前,段初南对诗会唯一的印象来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记载,在清流激湍、茂林修竹中畅叙幽情。至于在船上的.....她以为是会在甲板上放上桌椅,像考试一样每个人坐在上面作一首诗,最后交上去一一品评。
到了前面以后,她才深觉自己的见识之浅薄。
甲板上按一、二、三的次序依次摆了六张矮墩的桌子,地板上铺着长方的筵席,每张矮桌子边席地坐着十来人,列在最前面的一桌看着年纪均大一些、衣服纹也要复杂许多,应是汝阳城中品级较高的官员;列在中间的两桌,其中一桌年纪又要比之最前的一桌大上许多,头白的老者大有人在,另一桌年纪却都极小,看着倒似与孟旭一般大年纪;最后三桌年纪分布均衡许多,多是弱冠左右的年轻男子。
此时最后三桌似在行个酒令,令传到谁那,那人就站起身咏句诗出来,而前面三桌在观看他们行令。
见段初南眼中有些许疑惑,孟旭便小声介绍:“这左数第一桌啊,在行字飞殇令;这第二桌,行的是月字飞殇令。这第三桌是拆字令。”
段初南其实不大懂,飞令倒是有听说过,且先看看怎么玩吧。
孟旭领了段云青三人到中间一桌中坐下,将段三几个安置去了其他地方。
因是隔得不远,最前面一桌坐在东首的孟询,忽瞧见自己二小子领着三个俊俏的小小少年入了座。眼中浮出一丝疑惑,见孟旭看向他似有询问之意便对他微微颔首。
这边厢他先给自己家哥哥弟弟引见段家三兄弟,有几张下午时见过的熟脸,又有段初南在中间调和增色一群小少年聊的越发热络。
孟旭悄悄离了座,去向父亲大人禀告了。
后面三桌在行令对诗,时有佳作出来,大人、先生们都跟着一一品评。难为了这桌孩子,年纪尚小学艺不精,只在一旁静静的坐着也当涨涨见识。
段初南觉得很无聊,一桌不大熟的孩子坐在一起又没有手机玩,你能和他们聊啥呢?诗和远方吗?于是她兴致勃勃地提议一起玩成语接龙,接不过去或接串了的也不罚酒,就罚其奏个曲子为诗会助助兴。
众人皆以为极好,于是起哄由孟家大哥孟赫开始,再从他左手边依次而来。孟赫一边随着他们笑闹,另一边又吩咐人下去备些丝竹之器。
招了招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朗声开口道:“各位盛情相邀,那孟赫就却之不恭了。不过这既是新春佳节,这四字成语咱们就对些喜庆的好了。我便起个春华秋实吧,玉明兄请。”孟赫左手第一位,是汝阳知府家的嫡幼子姜玉明,年岁已有十五便坐在席位最左首。
“食甘寝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