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同乡之情(1)(2/2)
至此,李善长觉得纪纲可能是太过谨慎了。而纪纲却不这么认为!他与李善长商议过后,便带着锦衣卫的弟兄亲自审讯。数日的功夫,果然被他审出了一个大阴谋!
“他们是什么人?”
“大帅,若不是纪纲统领,学生万难猜出这两人的身份。那年轻的,是张士诚的义子。而那年长的,则是陈友谅的部将啊!”李善长也被自己的话给惊出了一身冷汗。若非是纪纲恰巧赶来,只怕自己就将放纵大敌了!
一个,是张士诚的义子,另一个是陈友谅的部将。这两个人凑在一处,又好巧不巧的出现在了应天府境内。真的会是要去往蜀中做生意吗?小孩子才相信他们的鬼话!当然,这两人也不会是来游山玩水的,必定是有什么图谋。对朱元璋的图谋!
“真是险啊!”李善长道:“若非是纪纲将军刚好赶上,学生险些就酿成来的大祸。大帅,学生有罪,请大帅治罪!”李善长主动请罪,双膝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你起来吧!”朱元璋道。这样的事,换做是谁也难免疏忽。谁能想到,陈友谅刚刚兵败龙湾之后,不想着安稳,却仍旧派人来应天府“搞事情”。谁能想到,张士诚明里已经同朱元璋部议和,背地里却又与陈友谅勾搭连环。看样子,这两人已经将自己当做了大敌,而准备联手了!
如此一来,福兮祸兮。两人联手,势力必定强横数倍。如此当令人担忧!而同时,这也便说明,自己的实力,已经隐隐凌驾于各方义军之上,当是值得欣喜之事。最后,能够机缘巧合识破张、陈二人的阴谋,也值得令朱元璋庆幸。
屋子里,关上了房门,热气聚拢在身上,才驱赶走了李善长身上的冰寒。
“他们到应天府有何目的?”
李善长道:“这就是令人费解之事了!自从知道了这两人的身份之后,纪纲统领不敢再对其使用大刑,生怕会伤了这二人的性命。如此,这二人咬紧了牙关,什么都不肯说。”
朱元璋道:“连身份都招认了,还有什么是不能说的?”
而实际上,这身份也并非是他们所招认的,而是纪纲,通过锦衣卫中的消息渠道得知。
锦衣卫中,方孝孺早在数年前就着手打探张士诚的消息,其周围心腹都被打探了个清楚,也各自都留有画像,纪纲正是通过那画像辨认出了那年轻人。那个目光透露着阴狠的年轻人。
而另外一个,就更为简单了。朱元璋军中,有许多陈友谅的降将,将那人样貌描画下来,传遍各地军中,要认出来并不困难。如此,才两日的功夫,便将其身份打探了个清清楚楚。
“大帅!”李善长自袍袖里取出了一本张帖,上面记录着关于两人的一切。
朱元璋口中念叨:“张仁,原为张士德之子。张士德战死常州之后,被张士诚收为义子,自此弃文从武,立志要为父报仇。”
“正是。这年轻人年纪不大,与沐英公子相仿,却心中执念颇深。也正是如此,纪纲才从他眼中看出了深深的恨意,而发觉了他的身份。”一切,都如书上所写的那般凑巧。
朱元璋接着往下看。“胡兰,祖籍浙江青田人士!与刘伯温是同乡?”
“正是。”李善长道:“这便又是一处凑巧的地方。胡兰祖籍浙东青田乡,乃是刘先生的同乡。此人早先追随付友德,在浙东一带投身义军。名为义军,实则却与土匪无异。后来,付友德被徐寿辉的使者招降,进而去往了江西。而这胡兰,便是与付友德一路,所投奔的徐寿辉。而徐寿辉死后,他们自然成为了陈友谅的部将。”
其中的关节,真是捋都捋不清楚。当时,是王小十先于一步,到青田请出了刘伯温这尊“大神”,当时他们便与付友德起了冲突。当日的付友德,不过是一个混饭吃的“人贩子”,而今也成为了陈友谅的部将。只是不知道,胡兰当日是否与王小十照过面,彼此之间是否还有印象。
但想来,胡兰即与刘伯温是同乡,他们应该彼此相熟的太多。李善长是这般想法,而朱元璋亦是如此。
“胡兰!这个胡兰即与刘伯温是同乡,他们之间就算未曾打过交道,却也该有几分同乡之情才对。”朱元璋并不怀疑刘伯温心底藏着什么心思,倒是觉得,借助着刘伯温与之的半点乡情,说不准能够问出些内情。
“去请刘先生来!”
金陵城监牢之中,空荡荡的石壁,并无任何点缀。人若在此住的久了,不免就会如这墙壁一样,冰冷,且无丁点色彩。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