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妄想(1/2)
陈恢平声静气地说:“尊敬的沛公,在下听说当初各路诸侯有一个约定,就是‘先入关者为王'。将军率部围攻宛城是一个正确的策略,因为宛城下辖十几个县,人口众多,粮食充足,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但是真正要攻下宛城,双方都将为此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这样不但影响将军西进的行程,还将大大削弱你们的实力。如果将军数日攻不下宛城,放弃攻城西进,必然给将军埋下一个隐患,吕齮将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重新招募大量兵士,并派兵尾随追击将军。这样的话,将军西进的速度也快不了。吕齮将军听说义军都是一些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投降你们也会被处死,所以率军顽强守城。”
刘邦看着这位秦军的使者说得头头是道,也就没有打断他的话,看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再看张良,张良也在静静地听他说,没有阻止。
陈恢继续说:“目前将军的处境是进退两难,面对这种情况,在下斗胆向您建议:劝降宛城的守军,给郡守吕齮将军封以高官,让他为您守卫宛城。这样您不但可以加快西进的速度,还可以征调他的一批兵马和粮草,扩大军队的实力,彻底消除您的后顾之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将军对宛城的政策必定会很快地传播开来,其它地方的秦国守军也会纷纷地效仿,投降义军。将军便可轻易扫清西进的障碍,加快行进的速度,很快到达咸阳。”
听到这里刘邦笑了,他拍了拍陈恢的肩膀说:“你回去告诉吕齮,只要开城投降,我定会给他厚报,决不食言!”
送走陈恢后,刘邦与张良会心地一笑。这次反身包围宛城,没想到竟得到如此巨大的收获,刘邦心里明白,张良在这个决策上立下了大功。
张良对这份突然到来的意外也感到十分惊喜,但他知道,没有沛公的决断,这份惊喜也不会到来。他们两人没说话,心却贴得更近了。
事情进展的十分顺利,很快陈恢就骑马前来告知,宛城的城门已开,欢迎沛公进城。
刘邦没有食言,和平接收宛城,并封吕齮为殷侯,陈恢为千户侯,继续镇守宛城。这样当然不是为秦二世胡亥,而是为刘邦。
刘邦率军在宛城休息几天后补足了粮草,离开宛城继续西进。
当时全国各地,各诸侯纷纷起来复国,局势很乱。秦国派驻各地的官吏,似乎都预感到秦王朝这座大厦即将倒塌,各自在寻找各自的出路。有自己拉起一支队伍另立称王的,有帮助原来被秦国灭掉的国家恢复国名的,有投降义军反戈暴秦的,有继续为秦国战斗保存封地的,总之一时间乱纷纷莫衷一是。相当一部分秦朝官员已经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出路,被动地等待着命运的摆布。
刘邦和平接收宛城的消息一经传开,舆论哗然。不少秦朝官吏好像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光明。知道义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凶神恶煞,归顺了义军不但可以保全性命,还可以继续做官。身处风雨飘摇的秦末时期,归顺义军无疑是许多秦朝官员的一条理想选择。
刘邦西进的行程基本顺利,虽然遇到了一些小的抵抗,但都被他们击败了。义军一路高歌猛进,逼近丹水,这里距离武关已经不远了。听到义军逼近丹水,守城的秦国将领高武侯戚鳃和襄侯王陵也早早地献出城池投降了。
为了彻底消除后顾之忧,张良建议队伍进驻丹水后不要急于进攻武关,而是派出兵力先行消灭丹水附近的秦军,尽可能地减少来自身后的威胁。刘邦虽然急于西进,关键时刻还是采纳了张良的方案,把盘踞在析县(今河南省淅川)、郦县(今河南省南召)的秦军全部收编,为顺利的西进扫清了道路。
在这里南征北战的时候,刘邦遇到了另一支准备西进的队伍,领军者叫梅鋗。他是奉原秦国将领吴芮的指示,率兵西进的。这名叫吴芮的将军,原来是秦朝政府任命的鄱阳县县令。陈胜、吴广起义不久,他也在鄱阳举起了义旗,而且不断扩大势力,长江中下游一带直至福建的部分地区,都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吴芮本人镇守鄱阳,派出了梅鋗带人西进咸阳,也有进咸阳称关中王的意图。当然吴芮不会放弃根据地,时局不稳,占据一块地方是十分必要的。
梅鋗看到刘邦的势力很大,觉得自己的力量无法与之争雄,就主动要求加入到刘邦军中,同他一起西进。刘邦自然愿意,领兵打仗,多多益善,这样他的队伍一下子扩展到了近十万人。
武关在河南与陕西的交界处,也是秦国的一道门户。既然是门户,守军一定强悍,城防一定坚固。刘邦率军到达这里后,决定组织力量强行攻下武关。反正自己现在兵多将广,实力雄厚,打下武关不在话下。
这时张良又出面了,建议派人去贿赂说服武关守将,另外选派精兵,侍机攻关。刘邦同意了,他找到能说会道的郦食其和谋士陆贾,让他们携带大量黄金去贿赂武关守将。能劝降更好,不降也不要紧,完成任务就回来。
武关的秦国守将见到义军送来的大量黄金,兴奋不已,虽然嘴上说决不投降,但城防戒备已经很松了。
刘邦等郦食其和陆贾一返回,立即组织精兵攻关。三下五除二,没有几个回合就把武关攻下了。
这一年,已经到了公元前207年八月,刘邦率军西进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