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沉浮“东坡茶”(下)(2/2)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诗中前段描写月夜临江烹茶的情趣,后段则以茶茗与自然的翻覆变化,反衬世事的无常而平抚自己悲苦的境遇。
《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此词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
斗茶斗智,茶墨结缘。
在唐宋时期,文人雅士们以尚茶为荣,不仅嗜好品饮,而且参与采茶、制茶,于是斗茶之风兴起,人们聚集一堂斗茶品茗,讲究的还自备茶具、茶水,以利更好地发挥名茶的优异品质。
这种“茗战”之乐,使得众多文人墨客为之趋之若鹜。范仲淹的《斗茶歌》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相传有一天,司马光约了十余人,同聚一堂斗茶。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收藏的最好茶叶、最珍贵的茶具等赴会,先看茶样,再闻茶香,后尝茶味。经过一系列的比斗,苏轼和司马光所泡的白茶脱颖而出,但苏轼带来泡茶的是上雪水,水质好,茶味纯,因此比司马光的白茶更胜一筹。
苏轼心中高兴,不免流露出得意之状。
司马光心中不服,便想出个难题压压苏轼的气焰,于是笑问苏轼:“茶欲白,墨欲墨;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爱两物?”
众人听了拍手叫绝,认为这题出得好,以为能把苏轼给难住。
哪知苏轼胸有成竹,微笑着在室内踱了几步,从容不迫地欣然反问:“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
茶墨有缘,兼而爱之,茶益人思,墨兴茶风,相得益彰,一语道破,真是妙人妙言。自此,茶墨结缘,传为美谈。
东坡去世那年,在一首诗中像是给自己一生作了一个总结。诗中写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三“州”,都是东坡被贬的地方。东坡把这几处人生苦难之地,作为自己的“平生功业”,这又是为何?
因为中国古人讲“三不朽”,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文学艺术可算在立言中间。而东坡的一些不朽之作,大都写在被贬之地。这也许与东坡先生精通茶道有关吧。
苏东坡一生遭遇陷害、谪贬、放逐,辗转流离,荆棘远多于鲜花,磨难远超过安适。尽管如此,但他都能坦然面对,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他所到之处既留下了太多的失意和不幸,也留下了珠玑般的文字和感人肺腑的传说故事。
他是一座难以超越的山峰,他在诗词、书法、绘画、文章、哲学、医学、美食、水利、养生乃至释、道、儒等领域的造诣,都已登峰造极。
他是一位旷世奇才,他的一词二赋,已成千古绝唱,后人只有高山仰止的份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