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改良古名茶(2/2)
其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朵朵莲花挺立水中,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清香雅淡,沁人肺腑,滋味鲜醇爽口。
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
《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
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
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
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炒青仙人掌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又有“自摘至煎俄顷余”之句,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仙人掌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参看附录中仙人掌茶制造工艺。
农天一发掘仙人掌茶作为荆山名茶的目的,在于传承悠久的制茶技艺。同时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产量。
这时,农天一与白龙杰探讨仙人掌茶的主要特征。农天一说,干茶的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
白龙杰无不惊叹地说,是的,仙人掌茶做出来真是不容易啊!每斤干茶芽头个数,如果是特级茶则需要28000个左右,优等级茶则需要23000个左右,初等级茶至少需要18000个左右。
农天一连声“嗯嗯”,又说,确实不容易。
他端起茶杯说,你看,冲泡后的仙人掌茶,汤色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叶底嫩绿、匀净、成朵。
白龙杰凑过来,说道,仙人掌茶内在品质独特,内质丰富啊。这是不可多得的好茶!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