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家里面的农田都快旱死了(1/2)
对于赵川提出转文科班的事情,堂叔赵斌的重视程度超乎赵川的想象。
就算下了早自习课结束了,他也没有放赵川回教室,而是开始跟他老子赵海打电话。
赵海现在还是白湖农场下面一个分场场长,正股级干部,已经不需要像青年那会天天在橡胶林待着了,还有自己的办公室,怎么说大小也都是一个领导了。
所以找到赵海相当容易。
八点没到,不过赵场长已经办公室上班了,所以赵斌一个电话过去,赵场长的电话就接通了。
然后就是两个长辈的谈话。
赵川提出转班之前,并没有跟他老子通气,所以接到赵斌的电话还是有些愣住。
但是赵场长对于教育儿子是没啥信心。
同时,也充分尊重的赵斌这个堂弟的意见。
反正这兄弟俩在电话里面谈了快半个小时,得出的结论就是尊重赵斌的意见。
而赵斌也没法做主,他也只能够尊重赵川本人的意见。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尊重赵川的意见。
所以当赵斌把电话递给赵川,让他跟他老子通话的时候,赵川并不太意外。
对于父亲的意见,赵川摸的很透,赵场长心中对于他,充满了愧疚。
基本上对于他的人生干涉很少。
只要不是违背原则以及底线的问题,赵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会因为他当年读了理科就让赵川继续读理科。
就算赵川当年选择理科,也不是他的建议,而是赵川自己选的。
他选择的理科的理由其实很荒诞,并不是本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心理,完全就是因为高一文理科分班的时候,班上大部分人都选择理科了。
确切的来说,班上全部男生都选择理科了。
选择文科的只有妹子。
赵川的内心无比希望选择文科,但又生怕别人笑话他,又因为赵斌推荐他学习离开,而二叔家的堂哥也推荐他学习理科,所以赵川也就顺理成章的选择理科了。
然后之后的很多人,包括上了大学,他一直都有遗憾,当年选择文科就好了。
当然,他读理科成绩那么垃圾,除了不感兴趣之外,不愿意学习才是根本,但人就是这样,总是习惯性给自己的惰性找借口。
没读文科也成为赵川高中四年唯一可以拿过来麻痹自己的借口。
实际上,他心里也明白,当年他的状态就算读了文科其实也是一个渣渣。
但心中有这样一个遗憾,重活一次,赵川觉得就应该尝试一下。
赵场长不干预他,赵斌就算他堂叔,关于他人生重大决定,也不敢帮他做。
要知道他老子赵海都只能够把摊子推到他的身上了,他哪里还强制性的要赵川继续读理科。
电话里面,传来赵场长熟悉的声音,不严肃有些轻柔,而且说的还是普通话而不是宁江本地话,“儿子,你要读文科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不然我也敢随便跟三叔随便提起。”赵川说道,“不过爸,昨天出了事情,所以没有来得及给你打电话,对不起啊,还有这件事情你帮我跟我妈说一下。”
三叔是就是班主任赵斌,在家里排行老三,赵川习惯性喊他三叔,而不是班主任更不是赵老师。
“那你跟爷爷说一下吧,看一下他有什么想法,虽然你爷爷应该不反对,但这种事情还是跟他说一下,你吴老师这边,我会帮你搞定。”赵场长本地腔不算太严重的普通话再度响起来。
赵川嗯了一声,然后又是一大帮叮嘱,再让把他电话还给赵斌。
赵川家里,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肯定是爷爷赵光耀。
老爷子现在还是赵家村小学校长,还没有退休。
老爷子十五岁结婚,然后上的中学,五十年代高中毕业,因为家庭困难,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支持弟弟,也就是堂叔赵斌的父亲赵斌的三爷爷上学,所以最终没有机会读大学,甚至高中毕业证都没拿就回家务农,最终还是在老爷子当年的班主任安排之下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这一当,就是几十年。
在临溪镇周边的乡村兜兜转转,最后临到老了返回赵家村当小学校长。
也算是村子那一辈人当中,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之一。
赵川从小就是跟老爷子住一起,深受他的影响。
虽然赵校长应该不会干涉他的选择,但是转班这种事情,关系着他未来人生的决定,跟老人商量一下是必须的。
对于老人来说,惟有读书高。
从农村走出去的唯一个方法就是读书。
老爷子这一生都信奉一个道理,就是读书改变命运。
如果当年的他,不读书那肯定会跟村子大部分同龄人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从小到大老爷子就一直鼓励着小一辈读书,然后走出去。
而且在老人的观念里面,你读什么专业就干什么事情。
就好像赵川老子赵场长,当年放弃去农业局的机会跑去白湖农场当橡胶种植技术员,很大一部分就是受到老爷子的影响,学一行爱一行,学什么就干什么。
不然现在说不定赵场长现在都变成赵局了。
当然,赵场长现在也挺好,就算当初真的去农业局也不见得就是真的会变成赵局。
但是在老人的想法里面,读理工科就是当科学家的料。
不管是研究导弹还是卖茶叶蛋,未来奔着科学家的方向去就行。
而读文科了,在老爷子的想法里面,估计差不多就只能当作家诗人这类型了。
相比较作家诗人这样养不起自己的职业,还是当科学家比较靠谱。
但老爷子也不会强制性的让小辈去读理科,赵川的堂哥赵小峰读的就是文科,还是美术考生,不过最后他堂哥也没有读美院而跑去学西餐烹饪专业去了。
赵川家里面读书的人不少,但读书人好的人,也不算多。
老一辈就是老爷子,父辈就是他老子赵海,小辈还小,唯一个读大学的就是二叔家的堂哥。
赵场长复读两年才考上大学,结婚又晚,虽然家里的老大,但是小一辈最大的还是二叔家堂哥赵小峰。
赵川高一,堂哥赵小峰已经大一了,初中的时候,堂哥成绩很不错,艺考过二本线学费太贵,学艺术又太烧钱,最终去读了专科学了西餐烹饪。
对于赵川来说,这件事情冲击很大。
但没有办法的事情,二叔家里的孩子很多,四个孩子,就算有老爷子照顾,也供不起当年七千多每一年的报名费外加各种乱七八糟花销上万的艺术家。
所以穷人家的孩子,确实学不起艺术。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堂叔会老赵家没啥文学土壤,其实是有的。
但不管是文学还是艺术好像老赵家人的来说,前途都很黯淡。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