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青铜时代四(1/2)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血,背有鳞纹,汉武帝赐滇王之印后,对云南实行羁縻统治。
1956年从晋宁区上蒜镇石寨山中发掘出这一“滇王之印”,这是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滇王金印的印章形制,根据《汉旧仪》当属列侯的规格,但却是王印,这表明滇王国同西汉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是一个个有特殊地位的内臣。
关于“滇王之印”的意义,不但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史记》文献记载的可靠,就是说,一颗金印,既证明了云南古代历史,也证明了中国古代历史,像这样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相一致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是为什么“滇王之印”会由国家征调而入藏于中国国家博物。
在青铜展厅结束部份,展出了部份青铜生产工具、纺织工具、生活用具以及石范等。生产工具有犁、锄、斧、削、凿、券刃器等。纺织工具有:工字形器、卷经轴、“梭口刀”等,系呈贡天子庙41号墓出土的,为一套保存完好的腰织机部件,晋宁县石寨山出土的纺织场面贮贝器器盖上再现了古代滇族妇女席地而坐用腰织机织布的情形,腰织机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时至今日,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仍在使用腰织机织布。
生活用具有:孔雀形三足灯、斧、枕、镯、鱼头杖等,石范有犁范和斧范等,系安宁、嵩明等地出土,为沉积砂岩制成,由两片石料合为一范,展出的这些石范为研究滇池地区青铜文化,尤其是冶金、铸造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重要的实物资料。随着西汉王朝与滇池地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加强,半两钱、五厘钱以及日常的生活用具如:铜斧、铣、耳环等中原地区的青铜器物也相继传入了滇池地区,对滇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西汉晚初到东汉初期,滇池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物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而与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融为一体,仅有铜鼓,仍为许多少数民族传承,保留下来。
吊人铜矛,西汉时期古滇国器物,滇国器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兵器,造型诡异凌厉,与众不同,令人大开眼界,尺寸:高42厘米,出土地:个旧黑蚂井,矛古代兵器的一种“刺兵”。用于刺杀,铜制的矛头
包括“身”、“骹”两部分,身有锋刃,中线称“脊”,骹中空,略呈圆锥形,用以插柲,两旁常有环钮,柲端有铜饰称镦,商代的矛一般形体宽大,春秋战国的矛渐向细长演变,器物刃部平面呈三角形,后锋作锐角,圆銎孔,刃部近柄两侧分别缚一圆雕**昆明人,他们头低垂,身弯曲,面部表情显得痛苦不堪,器物线条立体而富于观赏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