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幸福的幼年 妈妈故去 我们姐弟的“天”塌了2(1/1)
从裁缝铺的原租住地出来,继续向北行十几米,街道转向西行十来米,再转向,街道继续向北行六十米。在这六十米的正街中部,形成一个十字,十字街口的右边,是一条小街通到城墙边;十字街口的前面,左边街有县武装部,纺织厂的前门,尽头街道转折处,是县川剧团剧场大门的入口。右边街在接近剧场对面,开有饮食店、酒楼等,在剧场的正对面街,是一个热闹的茶馆。
十字街口的左边,是一条小街长约八十米,向西一直通到后面坡垭口,烈士陵园的正门入口处。大约在这八十米的小街中部,形成一个小十字街口。在街口左边,是从公安局围墙转角,进来的后街通到这里;十字街口的前面,正好是两坡交接形成的坡垭。坡垭从低到高一直到垭口,因此,道路和街房也顺坡而上,止于陵园处。在这个街口前面的左边转角处,就是县中队的大院。在县中队大院,背对的一个民居大院里,就是我爸爸治疗浮肿病时,去世的地方。
小十字街口的右边街道,同样是北街正街的后街。在这条小街入口左边转角的两边,是木器社的工房,从入口往里,占四个门面。与木工房相邻的第五个门面,是专门制作大小木制杆秤的。不过,木工房和制秤房,都属木器社一个单位。
紧挨木制杆秤的一户居民,就是我新家的院子里,靠街面的一户居民。这户居民由于墙壁靠街,则在街边开了个小门,不仅可从小门进屋,而且可从屋内开向院内的门,直接进院。其它整个院内的居民,要是从十字街口回屋,就要绕过这户居民,走其侧边的院子大门。若是在白天,这户居民院内和街边的门,都打开的情况下,院子里的居民,有时也会直穿其屋,可以少走几步路回屋。
这个院子靠街面的墙体,是用砖砌成的。门框是用条石架构,门边的上下门洞,是用很坚实的木材做成,固定在大门两边的墙体上,再配上两扇高大厚实的木门,打磨成的石门槛,高而厚实,使大门显得庄严而坚固。我们小孩子从院门进出,都要高抬双脚,才能跨过高大厚实的石门槛。人们站在院门的外面,仰望整个院门和坚固的墙体,对院内就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在院门右边几米的墙边,与纺织厂围墙的连接处,挖了一个粪坑。并按照粪坑的大小,用砖砌了与纺织厂围墙等高的围挡,围挡的上面用油毛毡遮挡。在围挡与围墙之间,留有敞口。里面的粪坑上面,留出缝隙,铺有几块厚实的木板。这里既方便院内的人入厕,也是过路行人的公厕,我们小孩白天都在这里上厕。里面就是卫生条件差,很少有人打扫。特别是到了夏天,入厕臭气难闻。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