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收子龙为徒【今天第二更】(2/2)
赵云家的影响力,要比一千个村民还大。他们家一宣传,郭松的名声立刻就大了起来。名声这东西,是有临界点的。一旦突破了,就会呈几何倍的速度迅速传播。赵云家便起到了这个作用,通过他们家对真定士族进行宣传,利用士族间的传播,周边县都开始风闻“小夫子”的名号。
郭松教育赵云的课程,主要是兵法和政治学。赵云在兵法方面天赋很高,经常能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反过来启发了郭松。
可政治学就慢了,赵云此时就已经展示出了他刚正不阿,一尘不染的秉性。政治学中的权术、计谋,他基本都是不屑一顾的态度。而具体的治国、行政的知识,他也只是“了解”而已,兴趣不大。
赵云父亲经常会推荐一些普通士族子弟来西柏亭听课,偶尔也组织几个士人过来一起和郭松讨论经典。他们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及郭松的。但他们有很多郭松从未学过的,在现代已经“失传”的书籍。
汉末乱世,是先秦两汉经典流失最多的时代。就以《易经》为例,是由《连山》、《归藏》、《周易》三本书组成,可流传到现代的,只剩下《周易》。通过这些掌握了知识的士人,郭松接触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先秦两汉经典。
针对士人子弟,郭松的招收标准是,五岁到十五岁之间,全部一年为期,通常二月来入学,十一月结束课程回家,课程主要为“启蒙”。
汉语拼音、乘法口诀的优势,让郭松的启蒙课程具有远超私塾的效果,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小孩掌握正确的发音,学会基本的算术。
也就在完成相当于现代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之后,这些士人的孩子都会回家,去接受系统的经学教育。
因为郭松不教“经学”。
作为一个现代教育者,他是坚决反对教条化的经学教育的。可他又不能阻碍这些士人子弟出仕的道路,那就干脆只负责启蒙,在他们心里种下科学教育的种子。能不能发芽,他管不着,也没有那个能力去管。
除了女娲村的孩子外,只有赵云一直留在学堂读书,专心研习兵法。赵云是次子,他的兄长已经去读经学了,其父对他学兵法一事便相当宽容。
通过学生及其背后的家庭,郭松的“普通话”在西柏亭方圆百里的县城蔚然成风,他也顺理成章的变为“名师”,在冀州扬名。
180年二月,春天开学,这一年,郭松十五岁。
一辆熟悉的马车停在学堂操场,一位贵妇人带着两个六七岁的男孩下车。郭松一眼就认出了她的身份,十年未见,张婉芸风采依旧,眼角的些许鱼尾纹,更平添一份成熟魅力。
郭松站在阁楼上望着她,她却浑然不知,一心都在两个儿子身上。周围的士人大都为她注目,用扇子遮掩自己炙热的目光。
郭松吩咐道:“赵云,请那位夫人在偏房等候。男女有别,不能让其他男人这么看着。让陈易手脚麻利点。”
赵云点点头,“是。”
负责接待的家长、收取学费的人,是陈易。他已经十四岁,可以承担起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这也是对他的锻炼。
郭松犹豫着自己到底要不要下楼去见张婉芸,他不清楚她为何会来这里,她是不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从她带着两个儿子这一点来看,张角的药效果不错,甄逸的仕途应该也比较顺利。
“不知娘过得如何了。”十年里,郭松基本没离开过秋山一带,也尽量控制自己不去打探消息,以免给养母造成麻烦。可母子之情尚在,哪有不惦记的道理?
赵云来报,“夫子,甄夫人想见夫子一面。”
“让她稍候。”郭松想了想,又道:“让陈易手脚麻利点,把家长们都打发回去。”
“是。”
郭松心平气和的喝完一杯茶才下楼,到偏房见张婉芸。
“甄夫人,好久不见了。”
张婉芸望着他,非常讶异,他虽然长大了十岁,但依稀还是能看出儿时的面貌。而且腰间的慎独剑,是天下独一份,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好久不见。”张婉芸一声长长的语调,不知是欣喜还是忧虑。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