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扫北军(1/2)
暹罗的威胁已解,余天佑终于松了口气,至于荷兰人,就交给马六甲战区司令肯尼迪去应付吧。
如今南海局势除了马六甲海峡,其它地区基本稳定,偏安一偶的西班牙人,能自保就不错了,而琉球地面上的荷兰人,正被邓大志追着打。
安南方面,南朝的阮氏王朝,如今已成了躲进深山的流寇,北朝的郑氏王朝,虽然对大明远征军恨得牙痒痒,但也只能在家里祈祷大明远征军不要突然对他用兵。
自从踏上了琉球地面,余天佑才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毕竟这才是我中华大地呀,到了琉球,才算真正有了根。
吴英雄本是台湾人,他才是真正回了家,逢人便说“回家的感觉真好”,搞得大家都对他直翻白眼。
余天佑的战略大方向是北上,琉球正是北上的跳板,他要把琉球打造成第二个淡马锡,以此来转移淡马锡的风险,如此,就算淡马锡有失,也不至于被人赶回海里去。
当然了,这两个地方还是得有侧重的,淡马锡地理位置特殊,还是适合搞经济,而琉球,他打算打造成为大明远征军北上之前的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
崇祯皇帝的特使马上就要来了,余天佑想着,一定要把香港给弄过来,香港有天然的港口,到时候和淡马锡南北呼应,整个南海地区,就全在掌握之中了。
如今,余天佑、吴英雄和李卫国都在琉球,而且短时间内工作重心都在琉球,很是难得,于是余天佑传令,即刻把军校迁到琉球,校址就设在安平城外。
同时成立第一期高级干部进修班,趁着如今没有大的战事,把各部团以上的军事主官全都集中起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军事集训。
在集训人员名字中,张一鸣、陈晓蓉、王五、邓大志、马尼莎、成刚、张大彪等人赫然在列。
对于余天佑来说,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大明远征军是新组建的,许多军官都是野路子,虽然有入伍前的新兵训练,但那也只是普通的队列队行等训练,要想以后走得更远,教育一定要跟上。
最为严重的是,能上课的教员,只有余天佑、李卫国和吴英雄三人,而他们三人不可能一直在学校给学生上课,所以他们急需要要培养一批教员出来,以代替余天佑三人担当学校执教的重任。
所以除了高级干部进修班外,又开设了一个教员培训班,这个班的成员都是从全军选出来的有文化底子的优秀军官,用六个月的时间对他们进行集训。
待六个月之后,余天佑、李卫国和吴英雄三人就可以彻底的解脱出来了。
同时,仿照渤泥和吕宋的经验,琉球各地都建起了小学和夜校,全面普及文化教育。
余天佑一直心心念念的大学也开始筹办了起来,作为过渡用的聚贤庄也正式投入使用,大明国内各界人士听到消息,纷纷偷渡过来,入住聚贤庄,等待着有司的录用。
在一个隐蔽的山林里,新建成的兵器研究所正在投入使用,新式武器的研究正在紧张的研发中。
余天又派郭怀一去说服了郑芝龙,让他把儿子郑森给送到了琉球读书,余天佑亲给给他改了名字,从此以后,他就叫郑成功了。
从大明国内偷渡出来的流民,在吕宋、勃泥、安南等地方越过越好,纷纷给亲朋故旧带信,让他们也一并迁过来,虽然故土难离,但在家乡实在是活不下去呀,如今能活命比什么都强,更何况在人家远征军的地盘,活得那叫一个快活,于是纷纷响应,拖家带口的涌到广东福建一带的海边。
本来呀,如今大明国内就在闹饥荒,粮食紧缺,经大明远征军这么一闹,走了不少的人,而且基本都是农民。
没有农民就没有人种地,没人种地就更加的缺粮,崇祯知道之后大动肝火,下令沿海一带拦截,一个大明人也不准出海。
从几年前开始,在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的率领下,活不下去的农民们就开始造反了,当余天佑派人到大明国内征招流民时,地方官员睁只眼闭只眼,就当没看见,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治下少了几个流民,治安反而会变得好些。
可是现在有朝廷的严令,地方官员不得不管了,特别是沿海一带的出海口和码头,到处都有官兵守着。
流民成群结队的来到海边,却被官兵拦着,走又走不了,回又回不去。
为什么回不去呢,因为他们拖家带口的出来,把家里能用的,能吃的全带出来了,一路上消耗,早就无粮下锅了,现在让他们回去,那不是让他们去死吗?
冲突很快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流民们人多呀,一涌而上,就把拦在前面的官兵给杀了。
事情一下就变得不可收拾了,杀了官兵,官府能放过他们吗,这等同于谋反呀。
流民们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官兵必然会来剿灭他们,毕竟这些大明的卫所官兵打仗不行,打几个流民还是很在行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