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海盐(1/2)
最后,将安置俘虏的地点大致定在鄱阳郡,那个地方的矿产很多,金银铜铁矿都有。
当然,这大的一个方案,必须要得到杨广的批准才行。
众人都有些担心,怕万一杨广不同意这样的安置方案。
不过杨恩信心十足:“诸位勿要担心,吾皇祖父多半会同意的,因为这些人不但会开采铁矿,还会开办一种你等从未见过的铜矿,一年增加百万斤铜没有问题。”
一年增加百万斤铜?这可能吗?魏王要采用何种神奇的技术?
众人都十分的惊疑,不过也不敢随便问。
……
杨恩对渡海军事准备并不感兴趣,因为他相信,王世充和陈棱二人在这方面一定会比自己干得好,他们熟悉这些事务。
他要接待当地的官员,安排一些事情。
下午,建安郡郡守刘梓晨带着郡丞张成林一起来拜访他。
行礼寒暄完毕之后,只见那刘梓晨说道:“魏王,建安郡这个偏僻小郡,能有魏王亲自前来,我郡百姓深感荣幸。
还请魏王前两幅字,以便挂在郡守衙门做个纪念。另外,下官与张郡丞今日前来,是要汇报一下建安郡的工作。”
杨恩一听,要找我题字?这倒也简单,于是叫人准备好笔墨纸砚,随便对付了几句。
到了汇报工作之时,那张郡丞先把本地的户口、税收、社会治安等等情况简单的做了介绍。
最后重点介绍了推广杨恩提出来的新铧犁和筒式大水车:
“下官等在大业新闻特刊之上,看到了王爷发明的新曲辕犁和大水车之后,立刻先组织各曹官吏进行了认真学习……”
他们洋洋洒洒讲了一大通,大意是领导如何重视,如何进行了详细安排。
对于这些话,杨恩是不怎么相信的,在后世的华夏国,几乎每个官员,都可以开口讲过几个小时。
因为这毕竟不是硬性的考核指标,全靠官员的自觉性。
如果是一心为民的官员,这两项农具的推广当然好,如果是那些得过且过,亦或是“千里做官只为财”的官员,你就别指望他了。
作为杨恩来说,他当然想这两样农具能够尽快的推广,造福于民。等这两个人汇报完毕,只见杨恩说道:
“二位辛苦了!我发明的这两样农具,还是有些小用处。我皇祖父也极其重视,特地嘱咐我发了特刊,向全国进行推广。
这一路走来,我看到有些郡推广这两样农具的工作做得好,有些郡做得就差一些。
刘公,自从进入建安郡之内,我看到建安郡推广这两样农具的工作,虽然做了一些,不过与鄱阳郡、九江郡等地比起来,进度还不算快……”
他倒也没有直接说,这里推进速度不行,而是要他们加快进度。最后道:
“二位在大业新闻之上也看到了,凡是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向大业新闻投稿,也可利用这个渠道,向朝廷反映情况。
我主办的这个大业新闻,每一个月要出一期内参,这内参是专门给我皇祖父、各位宰相还有其他的重要官员看的,每一期不超过二十份。
因此地方上的情况,我还是比较了解。今后对于那些推广这两样农具做得好的地方,我要在大业新闻上广为宣传,其实这重点也就是南方各郡,也包括建安郡,希望刘郡守有这个机会……”
他说完之后,听得二人汗流浃背,双腿打颤。
啊?想不到魏王居然如此重视这些事情!
其实,这建安郡的农具推广工作,的确也不算是太快。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