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2/2)
王翦曾在秦国军中任职多年,自然比别人更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也知道从涪陵到成都这一路上,并无城邑可以停驻,但王翦更知道,虽然这一路上并无城邑,但蛮族部落却是不少。
故而,这一路上,王翦都是向蛮族部落强制性的交换粮草等物质来补给自己的军队。
至于为何如此?
从涪陵到成都,山路如此崎岖,押运粮草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可以收获,王翦的两万人马,如果单单靠后勤补给的话,只要要五万后勤人员方可。
涪陵刚刚占领,王翦自然不可能下令向当地百姓征税,故而,粮草大多都是从南郡沿江水逆流运送而来。
而南郡距离蜀郡又岂止上千里?
故而,为了尽最大的可能缓解后勤压力,王翦不得不用这个办法。
当然,虽然与当地蛮族部落交易粮草物质时是强迫他们,但魏军也不是凭空要他们的东西,而是用蛮族部落最紧缺的盐巴、衣物等物质与其交换。
了解巴蜀两地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后世巴蜀的井盐很出名,可那是在巴蜀彻底成为天府之国之后的事情。至于战国时期,巴蜀两地别说产盐了,很多生活物质都要秦国从关中等地运送过去。
八百里的距离,看似很近,在现代社会,开汽车也就十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可在战国时期,王翦非得耗费大半个月的时间不可。
这还是没有遇到敌情,只是赶路的情况下。
翻过一座山头,又是一座山头,山连着山,好像永远都走不完一般。
这样的情况下,能耗的也就只有时间了。
也由此可见,巴蜀两地极其封闭,根本就很少与外界接触。
当年司马错之所以能够平定巴蜀,乃是因为巴蜀两国不和,进而爆发战争,这才给了秦国机会。
如若不然,秦国又怎会这般轻易便得到巴蜀两地?
其实前世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巴蜀两地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而之所以史书上对司马错平定巴蜀多加赞誉,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话题转回关中战局,当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赶往郑县之时,魏国方面,张耳在蒯彻的建议下,下令大军撤至从刚刚占领的武成撤退,而后向东撤至阴晋,而待蒙恬在距离阴晋三十里的距离之时,张耳又下令大军后退,直皆撤退至函谷关,根本就不给蒙恬丝毫的可乘之机。
而河西方便,当庞癝得知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郑县的消息之后,立刻便厉兵秣马,展开了对重泉的进攻。
庞癝麾下有三十万大军,又岂会只是针对一座重泉城,南部的洛阴、北部的频阳,都在庞癝的进攻范围之内。
半个月下来,重泉这座最重要的城池保住了,可南、北两边的城邑却已全部丢失。
此时整个洛水西岸,也就只剩余重泉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而已。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