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桃源一行(2/2)
“恩公厚待我等啊,小孙颇有几分运气,正在书院里读书!”
周老头连连感恩,毕竟读书是出人头地的绝佳途径,在这个年代能识个字都是富人的权利,哪里会轮得到他们这朝不保夕的贫民。
这也是桃源村现在最为人称道的事情,县内其他村子听到这消息都沸腾了,纷纷要将孩子往这送,因为这里有先生,听说还不收学费啊!
但桃源村自己的学生都处理不完,教书先生是几个书佐轮流换班,哪里会管得齐他们,一律辞谢,概不接收。
不过等一切步入正轨,倒是可以考虑这个事情。
“好啊,等你家孙儿长大了,若真是可造之材,他所有的用度我姜家一力承担。”
姜钰昌直接开出空头支票,反正到时是不是可造之材,还不得他自个说了算,不过的确收到了效果,周老头一家都扑通地跪下谢恩。
“周老啊,今日来访,实为叨扰,时间紧迫,我等须得告辞了。”
基本情况也了解差不多了,姜钰昌便站起身来,对着周老一家作别,对方想要留待也拿不出东西啊,只能恭送众人出来。
“先生为何不带护卫呢,这冰天雪地的,实在容易发生意外啊!”
徐庶郑满一左一右地站在两旁,姜钰昌带着侄儿走在中央,身后一大批都是临时任命的组长,都是流民中原本有些阅历的。
“他们几个被我吩咐劈柴去了,明昭无须担忧,村子离城不远,相距不过十里路,地势平坦开阔,断不会掉进什么冰窟窿。”
姜钰昌只是摆摆手,丝毫不以为意,姜元一却偷偷看了一眼郑缺,暗道他是不是看出什么来了。
王朗即将归来,姜元一若拜其为师,今后与叔父相处的时间便少了很多,因此趁着这段时间,将所有的事情尽快安排妥当,今日出行为图方便,自然不会带上护卫。
“不过走了这么久,肚子倒也饿了,诸位同我一起去食堂吃些米粥吧。”
姜钰昌笑着招呼众人,村里开了七八间食堂,每到吃饭都时候,村民们便自带器具前去领粥,实质上和当初在城外布施一个样子,自然是没有点菜管饱一说。
众人连连称诺,一齐到了东北角的食堂,这里十分空旷,连张几案草席都没有,平常村民都是捧在手上站着吃喝,里面忙活着十几个妇人,拿着擀棒在剥米去壳。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这时候想要吃上米饭绝不是简单的事,一般要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往水浸透,面上的污渍去除,才可放在器皿里煮熟。
姜元一看着那些人使劲地往下怼谷米,身上流的满是汗,突然想起后世的木质的碾米机,就好像一个高头大马,人坐在上面用脚踩,下面的木头便夯在容器里。
这种去壳的方式更加省力,后世七八十年代时常能见到,制作也不复杂,简单的杠杆原理罢了。
将此事暗暗记下,姜元一回头便让叔父找几个工匠将这事办妥。
见到他们一行人到来,食堂的主管自然是姜家的老人,赶紧吩咐人立刻煮上米粥,其中还洒了点菜叶,这是之前流民赶着种的,现在存的也没多少了。
温室大棚就不用想了,现在人住的地方都刚刚完工,哪有那般财力物力去搭建暖棚。
食堂主管又匆匆找来几块蒲团,姜元一与叔父坐在那里吃喝,徐庶等大小官吏自然有份,至于随行的村中组长等人,那就只能在一旁看了,他们是虽是村里的骨干,却也必须遵守规矩,只能在开饭的时间统一进食,谁叫这些米粮都是姜家供应的,他们根本没有私有财产去享受。
砸吧着嘴巴喝了一口,粟米汤混着野菜一齐灌入暖腹,里面还放了一些盐巴,稍稍能吃点咸味,倒是还不错。
盐是生活必需品,来源主要有海盐和池盐,后来的三国鼎力阶段,吴国主要依靠的就是海盐,蜀国则只有池盐,而魏国两者皆备,食盐倒不那么紧张。
东海自然是靠海盐的,汉朝开始官府设立盐运衙门,盐场制成的食盐由盐铁转运使运往各地由授权经销商销售,全国统一配送、统一售价,严禁加价、囤积。而且每个县都设数家盐商,就是为了防止食盐垄断。
但现在天下已有乱世之象,盐贩猖獗,关二爷也得靠这讨口饭吃,所以现在价格跌了很多,姜家自有渠道,根本不差盐,真正贵的是饴糖。
《诗经》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这年代想吃饴糖那可不简单,所以无所谓咸党与甜党,到了这年月也只能乖乖顺从地吃咸的,除非身家巨万,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否则刚才那周家小孙怎么吃个饴糖果,都那般享受的神情,估计他根本不知道世上还有这种滋味。
众人吃喝完毕,姜钰昌又打算去书院走一遭,于是众人冒着雪花,匆匆穿过积雪堆砌的空地,往村子中心区域过去了。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