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穿的蜗牛 > 第70章 胜利了,欢呼吧!

第70章 胜利了,欢呼吧!(1/2)

目录
好书推荐: 小时候——姥姥的故事 风起九四 幻影龙图 蜗行者 天纵神皇 永恒通神 捡个女帝做老婆 妖孽王爷的废材小王妃 超级塔防系统 花夜

1628年1月1日,万历把这一天定为世界统一日,全世界终于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了,所有的人,不管是黄色还是白色还是黑色的,全都成为一个国家的人了,真正实现了世界大同。

全世界不再有战争了,万历将世界各地的所有武器全部收缴国有,只允许一种人拥有武器,那就是大明的军队,其他人未经授权拥有武器将是非法和禁止的,这也是吸取后世某大国武器私人合法拥有带来的不安全的弊端。

万历摧毁了世界上其他的一切帝国政权,改大明的国号为大明第三帝国,原因如下:

万历认为在他心目中只有太祖朱元璋和明末崇祯为代表的大明才是心目中最让人唏嘘不已的两个王朝,而自己这个应该算是第三个明帝国。

但是因为崇祯现在变成自己的孙子了,而且崇祯朝也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所以只好对外人说是太祖和永乐帝朱棣的时代是前两个最伟大的大明帝国,加上自己为代表的是第三个,所以叫大明第三帝国。

当然,前面的所有帝国都无法与万历开创的这个帝国相提并论,因为现在全球都是大明的天下了,即使是元朝土地最辽阔时期,海陆总面积都不及大明现在的五十分之一。

万历为了省事,将全球划分成五个大行政区:亚洲中心区、欧洲区、美洲区、非洲区、南北极洲区。

其他地方分别归属于这五个大的行政区,万历想,以后细分就按这个框架来就好了,反正都是一个国家了,怎么调整都可以,不用担心外来因素干扰。

万历现在在全世界都布置了锦衣卫,并且设置了无数个监视器,用来监控可能潜在的威胁或者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这样一来,万历就发现人手不足的问题了,毕竟世界那么大,大明人口这几年虽然增长迅速,但是也才几亿人口,而且大部还是新生婴儿。

好在,万历消灭了各国的武装势力,并且斩草除根,让这个时代所有的皇族和相关贵族全部人间蒸发,这样,吸取了大秦统一后迅速被六国贵族扶植王族后裔所推翻的历史教训,当然,借着消灭这些势力的同时,万历又干了老本行——抄家,又发了笔大财。

在干完这些脏事后,万历决定让天下的百姓享受和平,永远的和平,不再会有战争,不再会有饥饿,这就是万历现阶段的目标。

万历和国师探讨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何处,为什么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每每逃不过300年的宿命,为什么即使是最开始让全天下的百姓平等,但是过了几十年或者一百年后,大家又不平等了。

国师的看法是:水无常势,山有高低起伏,如果天下一样平,那么水就不会流动,不流动的水就会成为一潭死水,真正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实现了,很快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而创造的财富自然就会不同,这就产生了不一样,但这也恰恰是人类社会之所以进步的原因。

在国师生活的那个叫做米里西亚的星球,是在人工智能超级发达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物质远远大于米里西亚人的需求,并且整个星球的人们不需要为了物质或者其他需要而争夺,在这样一种大背景的条件下,战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们的任何需要都能够充分得到满足,工作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事情,米里西亚人只需要享受生活就可以了。

但是地球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还远远无法做到,比如从空气中直接制造出食物和能源,从海水中完全可以制造几个地球所需要的一切,这些在国师看来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地球上的科技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不过,万历并不觉得有什么关系,只要全世界成为一个国家,那么从根本上消除战争就成为可能,只要消除战争,那么一切不过是时间问题,全世界的百姓都将享受和平的红利。

为了这个目标,万历开始搞平均主义,首先,是土地国有,在一些地方允许土地交易,但是所有权都是属于国家的,所有皇庄也可以让私人承包,但是所有资产全都属于国家,在全球建立无数个国营企业,但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或者让私人承包管理。

蜗牛深知国企大锅饭的问题,但是如果按照私营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管理,并且国家在法律和福利上进行监管,将工会独立运行,让工会强大起来,由国家出资进行建设,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同时建立起两套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这样,政府官员只要通过税收和法律来调控整个经济的运行,普通劳动者则真正做到有申诉渠道和维权方式,直接在企业内部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劳动纠纷。

当然,世界这么大,问题肯定多,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慢慢来,先做个世界五年计划,等等。

当然,万历也不是只做事情,不享受,他还是有点小小的虚荣心的,比如统一世界了,接受天下人的祝贺,的确,能够做到统一世界的,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万历开心极了。

朱棣-明成祖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人物生平

折叠早期经历

朱棣朱棣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那时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正打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给儿子起名字的。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应天,是顺应天命的意思。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1360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几乎与朱棣出生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

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岁,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1]

折叠青年时代

朱棣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已是17岁青年,朱元璋准备让他们到外地去当藩王。就在这一年,朱棣兄弟们一起来到安徽凤阳老家,那时被称为“中都”。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他们的朱元璋小时候为大户人们放牛放羊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朱棣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他当皇帝以后,还经常对儿子们说起他这段生活。认为自己能南北征战,不畏塞外风寒,就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棣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他回去就要准备到外地去当藩王了。

朱元璋同时对朱棣和其他的几个子女们加强了教育,朱棣兄弟们除了接受师傅们的教育外,还要随时接受朱元璋的训诫。朱棣从朱元璋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枫先后去世,故朱元璋四子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2]

折叠靖难之役

朱棣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为图朱棣,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装疯以麻痹二人),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擅长于防守)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伐朱棣。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九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建文帝于三年复齐、黄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败盛庸于滹沱河,再败吴杰等于藁城。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其外出募师勤王。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同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朱棣攻下南京后,在拒绝了他的支持者们反复几天的劝进之后,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下令大力搜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朱棣还令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折叠登基为帝

朱棣朱棣即位后,重建奉天殿(旧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对靖难功臣进行了封赏。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如靖难初期因离间被贬的江阴侯吴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建文年间的各项改革一律取消;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如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

永乐初,朱棣为了安抚诸位藩王,稳定国内局势,同时表示自己和建文帝的不同,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亲王旧封;建文帝的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尚未就藩,明成祖皆降为郡王,同年又将已就藩的朱允熥、朱允熞召到燕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仅留朱允奉祀懿文太子,而朱允不久也于永乐四年死于火灾。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

朱棣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朱棣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按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讦告。他善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同时,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士人,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过事佛、道教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在全国局势稳定之后,朱棣为了加强对大臣的监控,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同时,明成祖又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地区,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折叠人物去世

为了稳定北疆,朱棣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明世宗嘉靖时改为明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

明朝在明成祖之后的皇帝都只称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太庙正中。

折叠编辑本段为政举措

折叠政治

?加强皇权

瓜蔓抄是朱棣夺位后诛戮建文诸臣之手段,因残酷诛戮,妄引株连,如瓜蔓之伸延,故名。初因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后遂泛指朱棣穷治忠于建文诸臣之举。如方孝孺被灭十族(初见“诛十族”于祝枝山《野记》,一般认为非正史),谪戍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亲家之亲,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卓敬、黄观、齐泰、黄子澄、王度、卢原质等之死。

?设置内阁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建文帝的三个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尚未就藩,朱棣将他们降为郡王并让朱允熥、朱允熞就藩,但当年就将二人召到燕京,废为庶人,禁锢于凤阳,只留朱允给朱标奉祀。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周、岷、代、辽诸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改革吏治

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非常累。朱棣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这个内阁制度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后来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进内阁”的潜规则。

?迁都北京

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30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元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五年,五月建北京宫殿。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十三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永乐十九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二月,北京郊庙宫殿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师。

?北征蒙古

朱棣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从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南征安南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犁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后朱棣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最终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

?望海埚大捷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朝廷任命刘江为辽东总兵官,负责辽东防务。刘江是邳州宿迁人(今江苏省宿县),本名刘荣,因替父参军故冒父名刘江,后来立功授广宁侯,才改用初名刘荣。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二月,于旅顺口、望海埚、左眼、右眼、西沙洲、三手山、山头等地修建烽台七座,派兵防守,以防倭寇。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六月十五日在望海埚发生战争,此战总计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刘江令用50辆大车载运俘虏,胜利地结束了望海埚战斗。

折叠经济

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1405年,全国税粮31133993石,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按照当时不足一千万户的民户统计,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三石。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23450000石,加上民户交纳的税粮,平均到当时人口,人均超过一石。

折叠文化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北京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今天游客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朱棣的这个抉择,客观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折叠民族

?西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特种兵:开局融合死射天赋 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 亮剑:我能复制一切 成为前任死敌的心魔后 生子系统哭着求我放过男主 亮剑:火力为王 抗战: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