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穿的蜗牛 > 第59章 微服出访

第59章 微服出访(1/2)

目录
好书推荐: 小时候——姥姥的故事 风起九四 幻影龙图 蜗行者 天纵神皇 永恒通神 捡个女帝做老婆 妖孽王爷的废材小王妃 超级塔防系统 花夜

转眼来到1625年的1月,因为受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北京的冬天还是比较冷的,万历在考虑,历史上到了几年后这种恶劣的天气更加严重,直接导致了陕西河南几省的大旱,也直接引发了农民起义,天启帝比较幸运,只在位几年,但是这些间接导致了崇祯王朝的灭亡。

目前,因为担心这些天气对这几个省的影响,所以直接把这几个省的大部分人全都迁往俄国和美洲了,少数人靠国家来养活,反正土里即使种植了抗旱的农产品,产量低也没什么意思,干脆这几个省先积肥,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大规模培育,等年景好了再说。

大量不适合种植的土地用来建娱乐设施,什么游乐园、赌场、桑拿、会所、动物园、植物园、水上世界。。。。。。

反正就是要把这些地方建成消费区,用这些人工的方式吸引本国和外国有钱人来,当然主要是本国的,外国有钱的地方除了欧洲基本上都被大明给占领了,那些有钱人也变成穷人了。

虽然许多大臣暗地里私下反对,觉得这是玩物丧志,让百姓学坏,但是谁也不敢当面反对,因为大明上下现在对万历是比太祖还要尊敬,毕竟赫赫武功摆在那里,并且经济如此繁盛,这二者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企及的,哪怕是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加起来都没有万历打下的江山辽阔,经济上亦是如此,大明不光国家富比前世,而且百姓收入也达到了历史最高。

每年国库收入目前已经超万亿,大臣每年从国家得到的实际收入也过万两白银,百姓的年收入也是达到了数千两,虽然官比民多,但是万历的官可不是那么好做的,审查极严,每年不光要反腐,而且还要接受民众的监督,北京和各地直接设置登闻鼓(登闻鼓是中国封建时代于朝堂外悬鼓,以使有冤抑或急案者击鼓上闻,从而成立诉讼。)凡对官员有不满者即可敲击,任何人不得阻拦,而且此鼓一旦响起,相关官员必须接纳,如果有未接纳者,官员立即就地免职,对所述冤屈不得敷衍和推诿,否则重处。

这些官员时刻遭到锦衣卫的监视,一有不法行为,立刻批捕。

凡有官员害民者,一经查实,根据轻重由罚没俸禄到酷刑,一应尽有。所以多拿点钱不容易,老百姓看到那么多当官的倒霉也就心里平衡了,而且万历还在百姓中间搞民意测验,就是由百姓不记名地考核当地官员的政绩和民声,然后由不同地方的官员锦衣卫负责查实,如果仍有异议,着御史负责巡查。

这些御史可是由机器人担任的,一经查实,对调查得出错误结论的官员就地免职,并追究是否有徇私舞弊贪墨现象发生,依法严惩不怠。

即使是这样,万历还是不放心,因为现在世界大局稍定,万历的各种事务也都走上正规,所以他每天无所事事了,于是开始决定微服私访。

首先去最贫困的地区,陕甘宁这些地方是最要防止民变发生的,一经调查,发现因为全都变成了娱乐场所,以前的穷苦人家都依靠这些娱乐场所成了小商小贩,并且赚游客的钱还不少,当然宰客现象严重,所以万历下令进行整治,告诫当地官员旅游点的口碑就是回头客和未来的利润,不能涸泽而渔,不过百姓过得还是相当滋润,不但成了小康之家,有些还成了大富翁。

然后去了富裕的江南之地,发现当地人居然也和其他地方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做生意的人比较多,几乎家家都有些小生意,但是全国做大生意的人几乎都集中于此,感觉与后世没有太大区别。万历比较满意,因为各地都没有吃不饱饭的现象,毕竟国家对这一块比较重视,各种监督机制非常强大,官员不敢在这些方面玩花样,虽然也出现了懒汉现象,有些人因为国家有一天一餐的救济,所以干脆不事生产。

不过去救济院是比较丢脸的事情,因为这些地方都设在闹市比较显眼的地方,谁去了大家都看得到,所以除非真的是有特殊原因或者懒到骨子里的人才会去,这种现象比较少。

万历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在位皇帝

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着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1]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2]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3]明朝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万历帝,开始西学东渐,[5]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的精神。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6]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

万历新政

在明神宗万历帝登基以后,明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在内阁首辅的建议下和操作下,对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缓和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背景

明朝中叶,土地兼并情况十分严重。突出的表现是皇族、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在江南,有的大地主占田7万顷。在朝廷,大学士徐阶一家就占田24万亩。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贵族大地主疯狂地掠夺土地,封建剥削的进一步加剧,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民产去税存和田居富室、粮坐下户的情况多所发生,处境悲惨。而徭役的名目也日益繁多,大规模的徭役征发十分严重。激起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起义。

明中期后,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渐加重。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到正德初年,土地集中,赋役不均,人口流移,地方买嘱书吏,隐匿赋税,政府每年公征米2216万石,麦462万余石。嘉靖后,税收更降到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但政府的支出却与日俱增。特别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汗进逼北京,政府因添兵设饷,军费大增。据户部统计,嘉靖三十年,各边饷银达525万两,修边、赈济等所需又800余万两,两项合计约1300万余两。而正税、加派、余盐贩卖,加上其他搜刮,总共才900余万两。隆庆元年(1567年)底户部统计,太仓仅存银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通计总支出银需553万两。以当时的现银当之,只够3个月的开支。京仓存粮也只是够支在京的官军月粮的两年余。明王朝的财政拮据到了可怕的地步。蒙古、女真时常入寇边塞,在南方,叛乱时作。黄河屡次决口,动辄漂县数十。

张居正指出当时存在五大积弊:“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

万历初年,由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处理朝政,而张居正可说完全得到李太后的充分信任,而年幼的神宗对张居正更为信赖,故张居正能一心一意推行新政。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

折叠政治

政治上,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实行“考成法“中心是解决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张居正守的腐败之风。他认为当时朝野泄沓成风,政以贿成,民不聊生,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他以“课吏职“即加强官吏考核为手段,实行“考成法““斥诸不职“,“省冗官“,淘汰并惩治了一批官员。在执行上,他“信赏罚“,“持法严“,使赏罚有准,不姑息。在他执政期间,“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饰非“,朝廷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行政效力大大提高。如: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应当逮捕,但朝廷舆论认为此事很难办,张居正就改立沐朝弼的儿子袭爵,派飞马前去捆绑沐朝弼,沐朝弼没有反抗,被解到京师,张居正免他一死,将他幽禁在南京。再如,张居正因御史在外常常欺凌巡抚,决定压一压他们的气焰。只有他们有一件事稍不妥,马上加以责骂,又饬令他们的上司加以考查。又如,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盗贼群起,甚至抢劫官府库房,地方政府常常隐瞒这类事情不上报,张居正下令如有隐匿不报者,即使循良的官吏也必撤职,地方官再不敢掩饰真情,抓到强盗,当即斩首处决,并追捕他们的家属,盗贼因此衰败。

折叠经济

折叠一条鞭法

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遂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在万历九年(1581)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这是自唐朝行“两税法”以来,我国赋税史上的又一次大改革,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

“一条鞭法”,又称“条编法”,其主要内容有: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泛等项徭役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一般民人不再亲自出力役,官府需要的力役,则拿钱雇人应差。向百姓征收的役银也不再像过去按照户、丁来出,而是按照丁数和地亩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这就是所谓“摊丁入地”;田赋及其他土页方物一律征银;以县为单位计算赋役数目;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以减少各种弊病。

一条鞭法的实行,在中国赋役制度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

“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着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折叠水利方面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推荐、起用先前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潘季驯在治河中贯串了“筑堤束沙,以水攻沙”的原则,很快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万历七年二月,河工告成,河、淮分流。计费不足50万两,为工部节省资金24万两。徐州、淮安之间800余里的长堤平等蜿蜒,河水安流其间。因而,“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黄河得到治理,漕船也可直达北京,“河上万艘得捷于灌输入大司农矣”。

折叠军事

军事上,用戚继光镇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辽东(今辽宁辽阳),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并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互市使马匹大增,减少了太仆寺需戚继光的种马,就叫老百姓折价交银,使太仆寺积蓄金四百余万。互市又使边疆在政治经济上保持稳定、正常,如封俺答(北方蒙古首领)为顺义王,在大同、宣府、甘肃等地立茶马互市,保持贸易往来,俺答长久没有来犯边关。

折叠编辑本段结果

1577年(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张居正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假如政务紧急,离开不得,那么皇上可以“强迫“他留在位上,不回去尽孝子之情,算“夺情“。这一办法只能在极特殊情况下偶然一用。此时十五岁的皇帝离不开张先生,张居正也觉得变革正在展开,如离开,恐中间有变,户部侍郎李幼孜想讨好张居正,就首先上疏提出丧期内张居正不去职,以丧服办公,两宫太后也不愿张先生离职,于是张居正决定遵旨“夺情“了,但当时就有许多人认为这样做不可以,这些人都遭到了廷杖、贬斥甚至流放等。

张居正自从父丧后,更加偏激,骄纵,对官员升贬,大多凭个人好恶。周围办事的人多接受贿赂,居正的三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家奴游七捐钱买官,置身士大夫行列,人们对张居正越来越不满了。

1582年(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反对他的人开始反攻了。反对派把矛头对准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神宗皇帝此时已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他要自己“乾纲独断“,于是下令取消“一条鞭法“。其实已把矛头指向了张居正。反对派们更加活跃了,辽王妃王氏也上来奏疏,说张居正诬陷辽王,霸占王府(张居正在老家江陵城住的是获罪辽王的王府),神宗终于给张居正加上了诬蔑亲藩,箝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等罪,下诏抄了张居正家,并把其子弟全发配到“烟瘴地面“。从此万历皇帝开始全面废除万历新政的政令,破坏新政的成果。万历新政彻底失败。

折叠编辑本段评价

万历新政是明中期,亦即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领域的全面而较深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影响。

明中期的张居正年代,明王朝已面临“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厦即将倾倒的局面。张居正改革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与历史上的吴起变法、屈原革新、王安石变法精神完全一致,是时代的产物,故其价值是永垂文帛、光照千秋的。

张居正之所以能在危难中果敢地主持新政,其重要的思想是始终不忘记以民为本,因民立政。他的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农民土地的势头,多少缓和了农民的恶劣处境,减轻了农民有负担,减少了地方官吏对农民刻意剥削的机会。从而表现了一个古代文人注重学以致用、从政庇民的高贵质量。

尽管张居正身正令行、改革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太仓所储,足支八年“(《张文忠公全集?文忠公行实》),但他死后不久,即遭灭门辱身之祸,改革之功也毁于一旦,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这一悲剧,不仅是张居正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万历新政失败,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尽头。

张居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家,胸怀大志,思想敏锐,做出了他力所能及的事,但历史发展毕竟是一条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张居正改革的成败以及张居正本人,都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吸收其有益的经验,总结其反面的教训,为今天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折叠编辑本段关于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祖籍湖广江陵(今属湖北)。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张居正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在万历年间,张居正针对明朝存在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企图挽救封建王朝。虽然,万历新政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封建贵族的反对和不合理的推行,特别是张居正死后,改革失败了。但万历新政中的积极部分和张居正的革新精神值得肯定。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年五十八,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着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小冰河气候

气象史上有个“小冰河时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这段时期是指从约1350年到约1850年,当时多处地区包括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中国明末清初人叶梦珠撰写的《阅世编》、清朝中后期人陈其元撰写的《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

气候简介

当时全球多处地区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iceage)的冬天异常寒冷。

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但是到了13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气温最低的阶段是清朝初期及中后期的两段时期(1650年-1700年,1850年-1880年)。

中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在1973年指出寒冷的冬季出现在1470一1520、1620一1720及1840一1890年期间,最冷时候是在17世纪,特别是在约1650-1700年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年指出小冰河的时间约於1550年-1770年这220年间,即是中国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也指出,1660年-1680年以及1850年-1880年是小冰河期间中国北方及中部最冷的两个时期。

折叠编辑本段产生影响

折叠中国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中国气候灾害具有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发生的重大气候灾害往往更易引发社会危机,导致重大农民起义的爆发,甚至成为社会动荡乃至朝代更替的导火索。这也是造成中国历史上百年尺度的冷暖变化与社会经济的衰落呈现同期性、盛世往往悄随“流火“而去的重要因素。例如17世纪的小冰期寒冷阶段内崇祯大旱引发的李自成起义导致了明朝的灭亡,19世纪小冰期的寒冷阶段内西南大旱引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社会经济构成了重大打击。

折叠美国

恶劣的天气在美国产生了一些相当奇特的场景。1780年的冬天,纽约港被冻结,导致人们可以从曼哈顿步行到斯塔滕岛,冰的厚度甚至可以承受最重的大炮的重量。

折叠英国

在1683年至1684年、1715年至1716年、以及1739至1740年冬天,英国伦敦泰晤士河被冻结,期间人们在冰上举行冰冻博览会(frostfair)。

折叠编辑本段专家预计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0日报道,近日,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这一发现是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的。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一个靠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深入太阳的对流区--的发电机效应,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该周期的太阳活动在2022年达到峰值),被列为观测对象的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开始相互抵消;进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后,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地表最强捕快,我以武道铸长生 黑月光男配被拯救成毒唯 饥荒年,我用现代物资娇养美女郡主 父皇,你的江山美人儿臣接管了!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骑砍诸天:从三国子午谷开始 [综武侠]你才是哑巴 灾荒年,呆萌女将军被我宠溺称帝 重生农门败家子,九岁考科举养活全家 六国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