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穿的蜗牛 > 第26章 贪婪的国师

第26章 贪婪的国师(1/2)

目录
好书推荐: 小时候——姥姥的故事 风起九四 幻影龙图 蜗行者 天纵神皇 永恒通神 捡个女帝做老婆 妖孽王爷的废材小王妃 超级塔防系统 花夜

第二十六章贪婪的国师

话说国师刚从皇宫回来,马上守门的就递上一封名刺,上面写的名字是铁木真,国师一看就知道这名字是假的,还以为谁搞恶作剧,但是一看送上的礼单:夜明珠一对,玉如意一双,翡翠镯子两对,玛瑙项链两副还有一千两黄金。

国师吓了一跳,虽然她不在意这些东西,但是一个陌生人送这么大的礼肯定不是恶作剧,这人会是谁呢,还用假名,看看吧。

于是吩咐了一个下人去客栈通知了皇太极,这时候皇太极对灭绝国师是势在必得,得不到也要想办法让她远离万历。

离的不远,皇太极很快来到天尊府,一看,万历这老小子还挺大方呀,送一个这么大的宅子,听说是专为国师修建,还是十成新的呢。

进去一看,可了不得,只见:“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

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天尊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府内“处处见水”,府内湖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

只见府内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这可是按王爷中亲王的级别来修的,可见国师在万历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皇太极心想,这回可能要花大价钱来谈了,否则,光是这个园子,人家就不会跟你走了。

随着仆人来到一间正殿,落座没多久,国师便从内室出来,双方说了几句没营养的客气话后,宾主就座。

国师上下打量了一下皇太极后,心生疑惑,此人虽然是蒙古人打扮,但是我这屋内炉火旺盛,专门为外来宾客加了许多炭火,按理说一般人进来后习惯性地觉得较热,会脱去衣帽,但是此人脱去了外衣却不摘帽,而且我乃当朝一品国师,没人会如此对我不敬,看此人态度谦恭,毫无不敬之意思,为何不去除帽子。

再仔细打量面容,国师恍然大悟,这人和历史上的画像虽然年纪不大相同,但五官一致,并且那种久居上位者的气质无法掩饰,不摘帽子是为了伪装,必然是他了,警惕之心由然而生。

皇太极此时也在暗中观察灭绝国师,只见淡白梨花面,剑眉星目风情缱绻,轻盈杨柳腰,娴静以娇花照水,似空谷幽兰,移步却如彩云追月,仪态万千。

真如那首: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世间居然有如此佳人,将大气与婉约结合地如此天衣无缝。

皇太极本来想好地所有说辞居然在这一刻,全都化作无影之言,只剩下意醉神迷,居然诺大一个枭雄,发起呆了。

好在国师可不想跟他什么费话,剑眉微皱地用女真语道:“不知太极兄大驾光临有何赐教”。同时用脑电波告知万历皇太极来了,万历有些奇怪,急忙让国师先看看他说什么。

皇太极大吃一惊,顿时恢复过来,但是仍然不解地道:“国师为何有此言?”“我这人从不啰嗦,你远道而来,有话请直言,也无需担心你的身份,毕竟我们双方并非敌对状态,不会有人为难你。”国师不耐烦地说道。

“国师果为天人,难道国师是女真人,见过在下?”皇太极道。

“非也非也,我乃大明人士,只是有些小手段,刚才见你的帖子卜了一卦,算出来今天贵客登门。”国师胡诌了几句。

皇太极大惊,自己到北京来是绝密,只有几个阿哥知道,自己也从未来过北京,没想到一见面就被她看穿,真乃神人也!

于是皇太极只好道:“我虽为建州偏僻一山野之人,却也久慕中原文化,国师之才更是如雷贯耳,仰慕之情难奈,所以千里来寻,冒昧之处还请国师海涵。”

“岂敢岂敢,贫道不过一方外之人,偶得圣上挂怀,故出世为国效一点微薄之力,贻笑大方了。”国师捏着鼻子在周旋。

“既然国师乃世外高人,何必来此尘世受苦,想这大明主昏臣庸,国师不如移驾建州,去我那世外桃园,共镶大业,同享富贵,岂不更好!”国师正想拒绝,万历突然劝她答应。

国师一听,就知道这老小子又打什么坏主意了,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怎么说,只好沉默不言。

“国师大可放心,万历能给你的我都能给,并且我还可以封你为亲王,让你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皇太极承诺道。

“让他封你为统兵大元帅,领八旗之军权,如果不答应就说他没诚意!”万历鬼头鬼脑地道。

“既然太极兄如此盛情,那就恕在下直言,如果太极兄能让我为八旗的统兵大元帅,那我自然会考虑考虑!”国师想了想说道。

“这个好办,我即刻就可答应你,请问国师还有什么要求?”皇太极大喜。“我离开这里的损失比较大,太极兄能否先付五千两金子,显示诚意?”国师心想万历真够贪财的,居然提这种要求。

“没问题,这个来之前就考虑到了,我随行带了差不多这个数的黄金,今日就送到府上,不知国师何时启程?”“太极兄果然是痛快人,既然如此,贫道明日就随兄长出发!”国师也假装高兴。

就这样,皇太极告辞后,万历道:“皇太极是什么人,人中龙凤,如果不多要点,太快答应,他一定起疑,你随他一起去建州,这样也好出师有名,我正好没有好的借口攻打建奴;另外你也可以随时传递军情,这样要想将他们一网打尽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就你鬼点子多。”国师心道。

很快五千两黄金就送到天尊府上,一夜无话,国师第二天一早,便随皇太极一行出发离开北京了。

一路上,皇太极自然是心花怒放,一边极力奉承国师,一边心道:万历你这老小子,连你的美人都被我抢走了,你完了!

万历心中也在暗笑道:真是瞌睡了遇上送枕头的,皇太极你个傻子,本来还在想打你没借口,没想到居然自己送上门,哈哈,这次不把你们一锅端了!

万历随后又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这次会议除了上次的参加的人员还扩大到了此次领兵的各指挥,会议修改了进攻计划,并把国师诈降一事也重点介绍了一二,因此加上国师的计划形成了最终作战计划,并让文官集团不要因为国师的事情反应过于激烈,就说国师是被皇太极绑架的。

就这样,皇太极将国师带回建州,所有建奴大喜,都听说过国师的不凡,没想到皇太极还真把人成功弄回来了,这下大明肯定完了,这是所有人心中所想,因为万历在他们眼中不过一老朽而已。

大明如此利害,当然是国师的功劳,于是皇太极大摆宴席,三军庆贺,并立刻封灭绝为后金八旗统兵大元帅。

就这样没过多久到了5月份,这一天,皇太极突然接到明国的正式国书,上面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把灭绝国师归还大明,否则灭国,万历还加了一句:我的女人,你也配!

皇太极一看,哈哈大笑,不过转念开始沉默不语,灭绝知道他担心明军实力强,担心后金没有把握。于是建议道,明军此次来,无非就是想要我,如果大汗担心女真不敌,可以交我出去,以止兵戈。

皇太极受国师一激,怒道:“就算拼了我八旗全族性命,要我交出你也是妄想!”立刻回书一封,意思是:要人没有,要战便战,你的女人,我喜欢!

万历这边可没闲着,在安排进攻的时候,估计军队已经越过边境的时候,才送的这封信,等接到皇太极信的时候,前线已经交火了。

皇太极也不是吃素的,看到万历10万大军居然没有分兵,一路向建州攻打过来,连忙召开后金军事会议。将各大贝勒和一些高级将领叫到可汗行宫,其中就有鳌拜。

鳌拜

鳌拜(?-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人物生平

皮岛之战

鳌拜,生年不详,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他曾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均有战绩。

天启年间,辽东失陷于后金之后,明将毛文龙率军退守皮岛(今朝鲜椵岛),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骚扰和牵制后金的兵力,使后金腹背受敌。后金一直将皮岛视为心腹大患,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日夜筹划,企图拔掉这颗钉子。

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诸将往攻皮岛。由于硕讬久攻不下,皇太极又命英郡王阿济格接手,鳌拜从征军中。阿济格与众将反复商议后,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后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鳌拜主动请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鳌拜奋勇冲杀,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清军遂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皮岛攻克。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3]

松锦会战

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当时辽东已经失陷,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锦州城之南为松山城,锦州西南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锦州西200里为另一重镇宁远。这些要塞重镇构成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而清军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先取宁、锦等城。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于是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来援,于八月初进至松山,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部遥相呼应,大放火器,猛攻清军。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势下,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前来增援。其时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路遇明军骑兵,于是迎头而上,击败对方。鳌拜这时又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败明军。鳌拜冲锋陷阵,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西援锦州之师。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人率军沿海边撤退。清军从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杀。鳌拜与阿济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击之,明军大败而溃。松锦会战,关系明、清双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后,明朝势力更衰,败局已定。次年六月,鳌拜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

松锦大捷奠定了清军入关夺取全国统治权的基础。入关前后的鳌拜,依旧战功赫赫,升迁频频。

西充之战

入关以后,鳌拜主要的任务是追击农民军。顺治元年(1644)十月,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取道陕北,进攻已经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农民军,率军由内蒙入陕北,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随即挥师南下。后来多铎率军攻进潼关,直逼西安。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退往湖广。阿济格奉旨率军剿除“流寇余孽“,鳌拜等遂分翼出师,水陆并进,于河南邓州和湖北承天、德安、武昌等地前后十三战,重创大顺军。顺治二年(1645)六月,李自成于湖北九宫山遇害,大顺军瓦解。清军前后共陷河南、湖广、江西、南京等地六十三城。

打垮李自成,清军开始对付大西军。顺治三年(1646)正月,鳌拜随肃亲王豪格等率军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清军得知张献忠率军已退到西充一带,鳌拜再次充当先锋,率领先头部队前往狙击。两军相遇,鳌拜等人又是身先士卒,往前猛冲。大西军抵挡不住而溃败,张献忠也于此役中被杀。清军击破大西军营垒130余处,斩首数万级,获马骡牲畜12200余匹。打败大西军主力之后,鳌拜等又继续深入,基本上肃清了四川一带的农民军。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下退往云贵地区,继续抗清。击破大西军,鳌拜实居首功。[1]

对抗多尔衮

鳌拜不仅是战场上的一员骁将,也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逝世,满洲亲贵在帝位继承上出现矛盾。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双方争持不下,形势极其严峻。

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手握重兵,成为这场皇位之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会集于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密谋拥立肃亲王为帝。鉴于当时紧张的局面,鳌拜等严加戒备,密令兵丁守卫门禁,以防不测。

八月十四日,代善于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坚决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当会议之中争论不休时,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离座,按剑而前,齐声说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实际上是以武力威胁多尔衮不得觊觎帝位。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这一折衷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多尔衮摄政之后,党同伐异,擅权自重。他首先打击的就是他的争位对手豪格及其拥护者。鳌拜本是豪格的坚定拥护者,又不阿附多尔衮,也遭到残酷打击。在多尔衮摄政期间,鳌拜受到的大迫害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顺治初年。顺治元年,鳌拜随英亲王阿济格征讨退守陕西的李自成大顺军,立有大功。顺治二年八月,阿济格因为没有及时奉旨班师,而且谎报战功,受到处罚。阿济格是顺治帝的叔父,为人粗暴,藐视小皇帝,私下呼为“孺子“。清廷谕令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会同护军统领鳌拜召集部众,将阿济格“称上为孺子“之语传示晓谕。谭泰顾及英亲王情面,没有照办。鳌拜也因听从了谭泰之言未奉行谕旨,结果不仅征讨李自成的军功不准议叙,还被罚银100两。后来谭泰又与索尼相仇,互相攻击,鳌拜因庇护索尼再次获罪,几被革职。

第二次发生在顺治五年(1648)。当年二月,征讨张献忠大西军的豪格大军凯旋回京。参领希尔良因冒功邀赏一事遭到处罚,鳌拜也以勘察不实而被议处“应革职,罚银一百两“。三月,贝子屯齐告发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年拥立肃亲王豪格、后又包庇豪格的种种罪状。鳌拜诸人谋立肃亲王之事也被同时告发。多尔衮借此事兴起大狱,严讯诸人。最后,鳌拜以欲立豪格、与诸人盟誓等罪名论死,得旨“罚锾自赎“。四月,侍卫廓步梭又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再次论死,改革职为民,得旨免革职。鳌拜虽以大功凯旋,在短短数月间却被论死两次,可见其所受打击之严酷、境遇之窘迫。

鳌拜所受的第三次打击是在顺治七年(1650)。这年七月,多尔衮生病,暗示贝子锡翰,想请顺治帝亲临探视自己,锡翰遂秉承其意“请驾临幸“,多尔衮却又以“违令渎请“罪之,并追究鳌拜包庇之罪,论死,后改免死罚赎、降爵。是年十一月,多尔衮死,顺治亲政。

顺治亲政后,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从此以后,鳌拜随侍顺治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如商讨本章批复程序、联络蒙古科尔沁部、协和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祭奠过世王公妃嫔、协助会审案狱,并倡议“大阅以讲武“,自教武进士骑射,等等。顺治十三年(1656),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亲临鳌拜府邸去看望慰问。顺治十四年(1657)冬,孝庄文皇后(即皇太极妻博尔济吉特氏)病重,顺治朝夕侍侯。鳌拜也昼夜于宫中侍候,都顾不上自己休息吃饭,深获顺治帝的赞赏。[7]

晚年专权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年轻的福临去世。顺治立下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嗣位(即康熙帝),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虽然这一盟誓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四大臣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

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位望隆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苏克萨哈属正白旗,原本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局一变,苏克萨哈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重用,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正由于苏克萨哈是从多尔衮那边分化出来的,索尼等人都瞧不起他。鳌拜与苏克萨哈虽是姻亲,二人却常常因政见不合而发生争论,宛如仇敌。列名第三的遏必隆出自名门,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又属镶黄旗,常常附和鳌拜。鳌拜虽居四辅臣之末位,但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费扬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身边的侍卫,在御前对鳌拜表现得不怎么礼貌,鳌拜对此深为衔恨。康熙三年(1664)四月,鳌拜遂以倭赫等人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将其处死。费扬古对鳌拜痛恨不已,鳌拜又以“怨望“的罪名,将他及其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家产籍没,给予都统穆里玛(鳌拜之弟)。费扬古一门惨遭家破人亡之祸。不过,鳌拜这次意图打击苏克萨哈的举动失算直接导致了自己的下台。

鳌拜没有想到却有三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违拗自己换地的要求。他对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极为恼怒,分别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俱论死罪。康熙虽然年幼,但心知苏纳海等三人并无大罪,只因惹怒了鳌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于是召集辅政四大臣询问意见。鳌拜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知道自己若反对极易惹火烧身,只好沉默不语。但小皇帝不允鳌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即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鳌拜公然无所顾忌,最终竟矫旨将三人处死。然后,鳌拜强行换地。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索尼虽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不过他临死前的一个动作却在其身后造成解决鳌拜问题的良好转机。这年,小皇帝玄烨已年满14岁。索尼上书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七月,康熙亲政,加恩辅臣,仍命佐理政务。皇帝已经亲政,却又无法应对鳌拜的威胁,苏克萨哈便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个举动别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苏克萨哈已经卸任(此时他已经排名第一),那么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应辞职。这一招触及到鳌拜的要害,可鳌拜却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于是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同样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却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

至此,索尼已故,苏克萨哈被杀,四大辅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虽然康熙已经亲政,但鳌拜并不想归政于他。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不以为奇。这次一召,他就毫无提防地来了。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朕,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接着,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2]卒于康熙八年(1669)。[3]

人物评价

康熙诛鳌拜诏:“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4]

乾隆四十五年谕曰:“鳌拜当日自恃政柄在握,辄敢擅权骫法,邀结党羽,残害大臣,罪迹多端,难以枚举。“[5]

和硕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等,“鳌拜系国家大臣、背负先帝重托。任意横行。欺君擅权。文武各官、尽出门下。“

清-徐珂:“鳌拜当国,势甚张,以帝幼,肆行无忌。“[6]

清-昭梿《啸亭杂录》:“国初鳌拜辅政时,凡一时威福,尽出其门。“

《清史稿》:“四辅臣当国时,改世祖之政,必举太祖、太宗以为辞。然世祖罢明季三饷,四辅臣时复徵练饷,并令并入地丁考成。此非太祖、太宗旧制然也,则又将何辞?索尼忠於事主,始终一节,锡以美谥,诚无愧焉。苏克萨哈见忌同列,遂致覆宗。遏必隆党比求全,几及於祸。鳌拜多戮无辜,功不掩罪。圣祖不加诛殛,亦云幸矣。“[8]

戴逸:“鳌拜性情刚愎,器量狭隘,势力愈张,骄横日甚。“

余沐《正说清朝十二臣》:“鳌拜作为'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重要将领,忠心事主,始终不渝,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立其子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争得福临继位。他为此与睿亲王多尔衮结下怨仇,在后者摄政期间,多次遭受残酷打击,三次论死。当年曾一起盟誓的黄旗大臣这时早已分化瓦解,改变初衷转而投靠多尔衮者(如谭泰)大获好处。故主皇太极既已去世,其子福临也得以即位,鳌拜此时完全可以为谋求个人利益而党附多尔衮,这在古往今来的官场上是司空见惯之事。但鳌拜面对如此险恶处境,却仍然不屈不挠,始终没有迎合多尔衮。就此而言,鳌拜作为清初一员骁将,其性格是梗直倔强、敢于抗争的。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而对顺治也始终坚守臣节,称得上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臣。而影视剧中,鳌拜形象给人们留下的都是骄横跋扈、贪婪不法的奸恶形象,他的忠贞梗直这一面恐怕还是鲜为人知的。“[7]

人物传说

据《南亭笔记》记载:“康熙帝在南书房召鳌拜进讲,鳌拜入,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内侍持其后。命赐茗,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坠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仆于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之,交部论如律。“

家族成员

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

父亲名卫齐,费英东的第九弟;供事于太祖。跟随特尔晋等率兵伐虎尔哈,得五百户以归;授世职备御。天聪年初,跟随太宗伐明,伐略遵化;进世职游击。皇帝统率大军出征,总是让卫齐留守盛京,任八门提督。卒,顺治间追谥“端勤“。

鳌拜其弟卓布泰,太宗年间任官,授牛彔额真。八年,以弟鳌拜得罪,夺世职。十六年,再复世职。十七年,卒;谥“武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早安大明 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 宋九渊姜绾的小说 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 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 穿越大明:在下先躺为敬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 道侣飞升邪神,她含泪继承宗门 从废物皇子到君临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