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军屯和盐引(1/2)
崇祯皇帝看到下面的朝臣们在打口水仗,头都大了,但是并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们一个个引经据典,都有强大的理论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崇祯也无可奈何,总不可能把反对招抚的全部拖出去廷杖吧,他爷爷的爷爷嘉靖皇帝倒是敢这么干,而且还把朝臣治理的服服帖帖的,但崇祯可没这个魄力。
如果崇祯有嘉靖那股子狠劲,敢跟朝臣死磕到底,不在乎名声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说不定大明朝还不会亡的这么快。
不过说起来也是奇怪,朝堂上参与争论的朝臣,大多是监察院的御史或者六科的官员,亦或是各个部门底层的小官,比如六部主事,郎中,员外郎之类的五品以下官员,倒是不曾看到各部侍郎,尚书或者内阁大学士之类的重量级人物。
其实这就是大明朝党政的特色,高层人物基本都不自己出头,他们只负责在幕后筹划安排,一般不会亲自下场,六科和十三道御史的‘科道言官’们才是实际执行者。
这样的好处是,自己可以保持在安全的位置,一旦出现什么问题,自然不会牵扯到他们,而是由那些出头的官员们顶锅。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那些科道言官们傻,听任他们的摆布,但实际是他们聪明着呢,这其实是一种高风险,但是同样高回报的投资,弄得好了,可能直接就飞黄腾达了。
也有些人不倾向于任何一方,默默地凭着良心做事,就事论事,不针对人,只针对事,然而,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注定不会有多大作为,很可能快到他们致仕的年纪,才有机会外放一个知州或者知府。
反观那些甘愿充当大佬们的马前卒的人,他们听从大佬的指挥,让他咬谁就咬谁,只要能够将敌人咬死,给大佬留下了好印象,以后有什么好的位置空缺出来了,自然会想到他,升官的机会也更大。
整个争论从天刚亮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都没能争论出个结果来,若不是他们早饭都没吃,一个个肚子饿的不行,经过这么长时间高度紧张,情绪激动,大嗓门的争论,已经没什么力气再争吵了,说不定他们能够一直争论到天黑。
最终,下面的人都没力气说话了,这次朝会也结束了。
回到寝宫后,崇祯感觉自己是身心疲惫,只想好好地睡个觉,不自觉的躺到了床上,闭上眼睛小憩一会。
但是现在问题没有解决,而且钱粮也是个答案问题,正在他躺着休息身体,顺便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外间的小太监通传户部尚书毕自严到了在外间等候,崇祯赶忙回到座位上,下令通传其来觐见。
不一会儿,户部尚书毕自严便在小太监的引领下进来了,他是个貌不惊人的老人,五十出头,身材矮小干瘦,双肩几乎撑不起宽大的官袍,毕自严刚拜了一拜,性急的崇祯便伸手虚托道“毕爱卿免礼,来人,给毕先生搬张椅子来,坐下说话!”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