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视疾醇亲王(1/2)
这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光绪帝还在养心殿内秉烛批阅奏折。今天他的心境尤其不安宁,不再向往常一样能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折子,而是时不时地眼前就浮现出珍嫔那张俏丽的脸庞。他仔细回忆着适才和珍嫔的几句对话,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回味。尤其是珍嫔将那方白色的丝帕双手递过来的时候,那份甜蜜直冲自己的心底。
想到这里,光绪不觉脸上浮现出一丝隐隐的笑意,他一边拿起那丝帕在手掌间摩挲,一边打开一道礼亲王世铎的折子。可随着光绪的目光在折子上浏览而过,他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殆尽,变得双眉紧锁,唇色惨白。只见他重重地合上奏折,猛得站了起来,大声说:“宣翁同龢觐见!”
深夜宣召,必然是紧急大事。当翁同龢顶着夜色匆匆赶到之后,见到光绪早已经噙着眼泪站在那里。
“世铎的折子上说,醇亲王病重,四肢都不能动了。”光绪呜咽着:“恐怕是靠不住了。”说道这里,泪如雨下。
“天祖在上,必能保佑王爷”,翁同龢只好不住劝解,说些安慰话:“皇上如此关切,必能回天。”
其实,醇亲王已经病了许久。自从亲生儿子载湉入宫为帝后,这位原本打算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亲王,除了避嫌而别无选择,只能够在官场上急流勇退、以谦抑自保。因为凭着对慈禧太后这位妻姐的了解,他太知晓这个为了权力可以无比冷酷无情的女人了。儿子名为一国之君,实际不过是一个傀儡,这一点他尤其清楚。为了不招致“丧身家”的惨祸,这近二十年来,他没有一日不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以至于心力交瘁,身体日渐衰微。尤其是近几年,他越来越感觉到光绪苦于手中无权,而时常表现出来的抑郁和倔强,更是深感担忧。而自己为了仰承意旨,买慈禧的欢心,甚至不惜力主挪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充满了对朝廷的罪责感……在亲情的折磨和政治角逐的冲击下,醇亲王的病体日渐沉重,以致危在旦夕。
在王府里被病痛折磨得难以安眠的醇亲王,依然牵挂着自己这个已经十几年没有归家的儿子。在漆黑的夜晚,他含着眼泪凝望着床上的帷幔,思绪却缓缓地穿越到载湉还是一个三岁幼童的时候:儿子那娇嫩粉白的小脸,那欢呼雀跃着扑向自己怀抱的情景宛如还是昨天,可如今伸开手,沉重的病体却不住地颤抖着,空气中空空如也。他想到自己或许将不久于人世,骨肉至亲近在朝堂却如同远在天边,尤其是念及儿子未卜的将来,顿时心如刀绞,一口接一口地喘着粗气,慌得身边几名服侍的太监急忙推门去找医生-------原本寂静的适园转瞬就灯火通明、如临战备了。
“朕心里实在惦念!”光绪想到自己名为万乘之尊,甚至还不及一介平民可以一尽为子之孝道,如今,父亲病重,可没有太后的旨意,只能在深宫中如坐针毡。刹那间,千万种悲伤如鲠在喉,他努力止住眼泪,很用力地对翁同龢说:“明日你去探视,把我这句话带去吧。”
还未等翁同龢翌日动身,醇亲王夜间加重的病情一大早就传到了慈禧的耳边。这次,她终于降下懿旨,准备携皇帝临幸王府视疾。
而这,是光绪皇帝从四岁登基为帝之后的第一次回家!
千言万语也难以述说此刻的心情,光绪跟随在慈禧太后的身后,自从进了王府就一言不发。荣寿公主是委托为醇亲王主持接驾的人,看了看太后身后的皇帝,不觉在心底叹了口气,然后面奏:“醇亲王奏,病在床上起不来身,不能接驾,万万不敢劳动皇太后临视。”
“让他躺着,我带着皇帝到他屋里看看!不能来了还见不着人。”
慈禧话虽说下了,但醇亲王还是不敢躺着接驾,他赶紧勉强穿上袍褂,由两名侍卫扶了起来,被凌空悬架着“站”在了慈禧和光绪的面前。
光绪这才有机会看一眼病重的父亲,他一见醇亲王那黢黑的面容,挂着极度困顿但满怀期待的神色,顿时一股酸楚又重重地涌了上来,又打量他四肢僵硬,虚弱无比的身体,忍不住在心里大呼:“儿子不孝!”,他多想搀着父亲让他赶紧躺倒床上,可却如同脚步生根一样,像树桩似的直挺挺地站立着。
醇亲王嘴角抽搐了几下,他此刻的心境真是悲喜交加,但还是极力保持着镇定的仪容,努力作答:“臣万死,不能给皇太后磕头。”
“早就想带着皇帝过来瞧瞧你了,放宽心养病,我会派来最好的御医给你诊治,自然是能慢慢好起来的。”慈禧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体恤话,回头看看光绪苍白的脸,也动了恻隐之心,她眼圈一热,轻轻地说:“和你七叔拉拉手吧。”
拉手和请安不同,虽说是旗人之的平礼,但毕竟更为亲近,一般是骨肉兄弟久别重逢之后的自然流露。但此刻太后允许皇上与醇亲王一叙拉手之礼,更多地是愿意让他们稍稍一尽父子之情。醇亲王欣慰又感动,在荣寿公主的牵递下,颤巍巍地伸出了枯槁的手。
光绪拉住父亲的手,那无以安放的骨肉之情,在手手相接的片刻,似乎才从自己冰凉的指尖传递给父亲。已经无从记忆儿时和父母相处,玩耍的时候了,但这份血脉相连的关切却是无法阻断的。但是这次回家,或许只是来见一见父亲的最后一面,想到这里,他觉得痛彻心扉!即便如此,最令他难过的,是即使回家了,却仍然无法见到生身母亲!
由于是过继来的儿子,慈禧像所有养母一样,害怕孩子与亲生父母的联系,即使孩子的母亲就是自己的亲妹妹!慈禧只在光绪进宫半年之后,允许妹妹来看过一次儿子,此后就再也没有让他们母子相见过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