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赶鸭上架(2/2)
武安国的脸颊微微泛红,大敌当前,弃官而逃这种事情,事发前还是事发后做完全是两回事,被人抓住,还是没被抓住,这又完全是两回事。“本将也不想,但是太平道的信徒有多少,三位恐怕也知道吧。况且整个东郡,除了本将和陈大人外,上至太守,下至各部诸曹,全都跑的一干二净。内有内鬼,外有强敌。就我们两人,这偌大的东郡,怎么守得住?”
还是同之前所说,有些事,承认是一回事,不承认又是一回事。更何况向他发问的这三位,一位是孙昭,孙博然,东郡第一门阀家主,祖上多人出任太守,刺史等高官。就算这一代,也有人在朝中担任侍郎等职。另外两人,一人是王耀,王禄祭,兖州第一粮草商人。一人是陈茂,陈靖安,兖州第一布匹商人,这两人的祖上也是出过多位高官。这三家合在一起,不要说整个兖州,就算是真个大汉,也算的上是一股不小的能量。如果他承认了,那么至少整个兖州的士族,他算是得罪了。
“可是即使如此,武安将军你也不能弃我们而去,未战先逃啊。”太平道的势力如何,作为整个兖州数一数二的势力,他们当然了解的一清二楚。因此听了武安国的狡辩之后,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耸耸肩,武安国无奈的说道:“本将也不想啊,我又不像太守那样上面有人罩着。要知道,贼人范境,守官不战而逃,依大汉律,是要杀头的。如果有办法,我也不想啊。但是谁叫太守,郡丞和长史他们都逃了,我只是个四把手,还只是军事上的,就算有心,但是也无力啊。”
陈恒晃了晃手里的帛书:“可是现在太守已经委你全责了,你是一把手了啊。”
武安国轻哼一声:“那又如何,我现在虽然是一把手了,可是谁能配合我,谁给我调配兵器粮草和守城器械?只我一人,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孙昭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而后开口道:“那不知武安将军到底需要什么,要人?还是要粮?我们都可以向城中大户百姓征集啊。只要将军肯留下来,带领我们抵御叛军,整个濮阳城,从上至下,都唯将军是从。”
一旁的陈恒也急不可耐的道:“对啊,而且我们濮阳城,不论是粮草,还是武器,都不缺啊。粮草,我们城中的储量管够全城人一年之用。武器,装备三万人都有余。如果武安将军觉得麾下士卒不足,尽可征召城内富商大户的仆从守卫,如果还是不够,就算征召百姓也不是不可以啊。”对于城中粮草兵器的库存量,没有人比他这个仓曹史更加清楚了。
听了陈恒等人的话,武安国心动了。他之前完全没有想过守卫濮阳,一是他不过是个四把手,怎么都轮不到他说话。二就是这濮阳作为东郡治所,城内世家大户无数,关系错综复杂,就算太守,郡丞还有长史这三个上司跑了,这濮阳他也说的不算。再就是作为一郡治所,濮阳有人口十数万,一万郡兵,乍一听是不少,但没有人比他清楚,黄巾军即将掀起的浪潮。一万人,在黄巾军不要命的人海战术前,抵挡一时还可以,但是想要长久,那是绝不可能的。
不过如今这孙昭等人代替城中世家大户表态,愿意听从他的命令,并且乐意交出家中的护卫,仆役与他统御,况且这濮阳城中的粮草武器储量还十分的充足。如此情况下,他就要好好考虑考虑了。
是,黄巾之乱是一场祸乱整个天下的大难这点不错。但危机往往都伴随着机遇,如果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能够守得住濮阳城,那么他不但能和城中的世家大户结下不小的善缘,同时还能获得大量的功勋。没见孙坚和曹操都是因为黄巾之乱的军功而一飞冲天的吗?只要他事后运作的好,像曹操,孙坚那般,混一个一郡太守也并非难事啊。这对于他一个熟知历史,知道接下来即将是一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的人太重要了。
“好,如果是这样,我就答应留下来。不过,除此之外,我还要临时征召城中俊才入仕,协助我管理濮阳城。毕竟目前城中的官吏急缺,诸位也是看见的。”
思考了良久,武安国还是决定抓住这个机遇。毕竟他一直就不是个没魄力的人,不然也不可能年纪轻轻的,就升任一家大型企业的部门主管。不过,除了孙昭等人提出来的那几点,他还提出了征召城中俊才入仕的要求,卖些好处与城中的世家大户的同时,还能和他们结成利益纽带。如果他们的子弟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获得了战功,为了保住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就要首先保证自己的利益。毕竟他们的战功都是在武安国的带领下获取的,如果武安国的战功都被否定了,那么他们的战功更无从提起。如此一来,他就不怕像刘老板那样因为朝中无人,而被人吃掉战功的尴尬下场了。
果然,听了武安国这个提议,孙昭三人的呼吸都粗重了。要知道汉朝的入仕门道虽然被世家门阀所把持,但经过东西两汉,好几百年的积累,如今的大汉,可谓是门阀遍地有,世家多如狗。更何况隋唐以前,入仕的方式极其的单一,只有通过举孝廉,或者朝廷征召这类。这就使得即使是门阀世家子弟,想要入仕也变得艰难起来。如今武安国提出征召城中才俊入仕,他们怎么可能不同意?至于城中谁是才俊,武安国初来乍到,满打满算在任还不过半年,怎么可能知道,最后征召谁,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