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汉家烟尘 十一章 良田万倾(2/2)
所以,李易就把辽东的铁矿开采完全放开,只需要按年缴纳保险金,铁厂随便建。反正这个年代都靠人力,这矿石能采多少?
这就极大刺激了江南巨商的开矿热情。铁器在大明,可是和食盐一样,是国家战略物资,不能随意卖给国外的。现在李易不限制了,这谁不争先恐后的闯进这个圈子?
结果,这些商人投资进了这个行当就发现,自己上了李易的罗圈当。
供大于求,所有铁器,开始滞销了。
要知道,任何一件商品,都有一个市场培育过程。铁器原来的市场就那么大,虽然商家降价促销,谁家也不会买八把铁锹备着啊。
这个时候,军品的订单救活了这些铁厂。军品虽然质量要求苛刻,可是利润丰厚。
可惜好景不长,军品也就是枪管、刺刀、手榴弹、铁锹、炮管,消耗量也跟不上来。让这些商家叫苦连天。
所以生意这东西,抢先半步,叫先机。抢先一步成先烈。
就在他们想放弃的时候,一个利好又忽然来了。江南造船厂据说要造铁船了,而且,开始进行试验用的钢铁都采购不少。这让那些想关门大吉的工厂有了希望,就继续苦熬,希望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不过后来就听说,,就算是铁船,也是铁皮船,用铁量还是有限。
这些铁厂大呼上当。这一路耽搁下来,又多亏损不少。这个时候,谁都知道这是火坑了,想把铁厂出手,能卖给谁?
好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钻出了一个大买家,虽然压价很厉害,可是铁厂只要卖,就毫不犹豫接手。让这些商人虽然割肉出血,总算不至于血本无归。
到了现在,辽东铁厂只剩下20来家了。其余都被那个买家收购了。
奇怪的是,被收购的钢铁厂并没有停产,不仅不停产,还在扩大生产。这还不是最奇葩的,最奇葩的是各家积压的铁锭,只要你不怕亏损,想折价卖掉,都会被这个买家买走。然后,那些铁锭就被放在那生锈,也不出卖。
这样雄厚的资金实力,一通狂烧钱,把大家都烧服了。
既然有这样大资金进场,那还怕什么。
所以辽东铁厂,就开始进入了一个怪圈:每家生产在继续,亏钱在继续,可是谁也不倒闭。能熬下来的,几乎都是财大气粗的,都猜测这铁厂背后,暗流涌动,未来肯定暴利可期。不然那神秘资金,怎么会进场吃货?熬吧,反正还有别的买卖赚钱顶着,就是谁都不卖铁厂了。
收购这些铁厂的幕后人物,其实就是李易。
李家八方进财,仅仅土豆的种植和生产,土豆粉连锁店,就让李家肥的流油。李胜义这些早期经商的军头,在禁止部队经商后,所有生意并没有廉价出卖,都上交给了任月。
李易搞的所谓军队产业转民营,其实都转进了自己的腰包。可是李易每天千头万绪,丢东落西。他本就不是理事的长才,根本没注意到这样的的问题。
监督这项工作的总政治部凌云,也是睁一眼闭一眼。连军队都是李易的,这些财产归哪都是个归,归到自己女婿家,也说得过去,无所谓了。
可是这就出了一个问题:任月天天发愁,这钱越来越多,没地方花。
任月是李易的好学生,自然明白扩大再生产。可是他们从事的都是成本低,利润高的行业,有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再扩大。
比如李胜义在上交他的生意的时候,就一起交回了60万亩土地。这都是他大手一挥,圈出来种土豆的。李胜信这些人也一样,都圈了许多地搞军屯。反正当年辽东地广人稀。整个辽东其实就是后世的辽宁省大,人口不到200万,李胜义这些军头,想要多少地,就是多少地。不用向任何人打报告。
移民的土地要百分之三十缴纳保险金,这些土地不用。
崔芸不是不知道这个事情,不过她有她的的小九九,恨不得给未来的小家,多多弄些钱。这个年代一个女人生十个八个孩子,都不稀奇。多攒点家底总是不错的。何况李家还有那么多兄弟没成家呢。
在任月和崔芸的联手作弊下,在凌云这个女儿也要确定嫁入李家,军队内部监督无效下,李家的家底快速丰厚起来。
终于在过年之前,大大咧咧的李易,想起来问问任月这个管家,自己家的家底到底有多少。
任月最开始搪塞,李易就觉得不对劲儿。再三追问,任月终于拿出了账本。
李易看了账本,瞠目结舌。半天没缓过气来。
这,这也太可怕了!
别的不看,仅仅是土地,李家在辽东,合计有耕地120万亩。台湾李胜江过年的时候,交给任月一个年份子,是十万亩棉田。李胜智在安南转一圈,觉得向阳省风水好,说不定可以养老,先让李胜石划出20万亩地,做养老基地了。到了东京,又觉得可以留个活动基地,把皇家20万亩田地,纳入了李家产业。
这些个师弟几乎都有过日子心,走到哪,都不忘给自己家里添点儿固定资产。林林总总,仅仅是土地一项,李家已经有了240万亩良田。而且完全是不交税的私田!
这是何等的惊世骇俗?!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