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请君一饮(1/2)
来门口迎接的人竟然是苏游,顾川不禁有些开心,毕竟二人也算是熟人了,来来回回相遇了数次。
而有意思的是吕子求和苏游竟然也挺熟的,三人还完礼后便上前拍了拍苏游的肩膀道:“苏游,上次我见你好像还是我师父带我来敷文书院见世面的时候,想你当时还跟我差不多高,现在都比我高出半个头了。”
苏游据顾川估计大概已经有二十一二岁了,而吕子求则才十八多些,也不知道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现在吕子求虽然一米七七的的身高,但苏游却更要高上一截,但苏游此时穿着一身书生装饰,远处还真看不出什么区别来。
苏游冲吕子求笑了笑道:“毕竟我年长几岁,高上一些也是正常。但看看修为,跟你一比我都自愧不如了。”
二人寒暄了下后,便也没再在山路阶梯上停留,苏游退到一边倒是请吕子求走在前面。这吕子求明明也没见多大,但这辈分倒是要高上一层,俨然有种是苏游师父那一辈的。
吕子求显然习惯了如此,也不纠结主客,走在前面的带路,一步步慢慢悠悠的,就像是来山中观看风景的。
苏游则跟着众人身边,一边走一边给众人解释敷文书院的一些重要建筑,当然大多还是讲给顾川听的,其余两人都是一副很熟的样子。
走了不远,三人便能看到一道门,不高且非常朴素,但在门上挂着四个大字“高山仰止”。
《诗经·小雅·车辖》便提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讲的不是其他,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而在书院中出现“高山仰止”这一个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孔子。所以这道门便被称为仰圣门,一道礼仪之门,每个经过此门的学子都要在下停立一会,观仰孔子之像,保证自己有个怀有向学之心,并会以崇敬之情对待学习与知识。
虽然顾川以前没去过杭州敷文书院的景点,但此时站在小世界的敷文书院中,他就能肯定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当顾川用神识观察时,原先还有些激动的心情,突然间就慢慢地平息下来,有如深处幽兰,心如空谷。
而苏游在一边解释道:“这里的敷文书院相比外界虽然大概的布局都相近,但很多细节之处都有改动,就比如这些门与牌楼,虽看似普通,但若是用神识观察就能感受到前人留下来的道法印记,就比如这仰圣门,观察之时便能感受到一股平和之力,可以将你心中的烦躁不安,激动兴奋给抚平,最终带着平和的态度去面对各种知识。”
再往深处中,便是另一道门,名为毓粹门。毓粹即为培养有学问、贤德的人。是书院中老师的一道门,传授者,慷慨解囊,传承知识,不假以私心,不因喜好憎恶而偏心,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任。
而山路再走上许久,就能看到成品字状的三个牌楼,牌楼上祥云环绕,正面雕着双龙戏珠和梅兰竹菊,背面雕刻福禄寿图案。当中的牌楼正面刻着“万松书院”,反面则是“太和元气”;而东边牌楼正面为“太和书院”,反面为“德侔天地”,至于西边牌楼正面为“敷文书院”,反面为“道冠古今”。
这三个牌楼上面写着的其实都是敷文书院,只是代表了书院的三个历史时期。敷文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名报恩寺。后明弘治十一年,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
古代为左庙右学,往走边走是孔子殿,往右面走则是正谊学堂,但吕子求并没往两边走,而是正朝着前方走去,听苏游的解释,若是一直往前走便是明道堂,在外界原本是学生自习与住宿的地方,但在这里则是敷文书院的一众弟子与师父住的地方,按辈分的高低,最前面的是最新一代的弟子,而最深处是敷文书院掌门和几位长老之所。
每一栋建筑都是古色古香,并带着一种特殊的韵味,如清风拂过水波荡漾,如清泉初涌细细无声。
顾川刚走进这片区域,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灵气波动,比起之前中大房子里的那个修练法阵还要厉害。
而此处苏游便从后面走上前去道:“各位往这边走,我师父在书院深处等待各位,想来他老人家已经泡好了茶接待三位了。”
说着苏游便在前面引路,顺着房子边上的小径一路前行,绿荫环绕,竟有种仙境的感觉。
顾川心中忍不住地为之惊叹一声,这敷文书院虽没有云雾袅袅,也没有瀑布流水,但当身临其境时,周边的树木竟有了智慧一般,伸展身姿,吐纳灵气,手指碰触其中的一片叶子,隐隐约约有种与之交流之意。
四人没走多久,在书院中转了几个弯便到了地方,那是一个稍大的亭子,柱子上写着“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抬头“夜归亭”。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