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千年魔都叹金陵(2/2)
金陵,十朝国都地,除了明太祖在位的三十一年时间里,基本上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号令天下的都城。王朝何其短命,偏安一隅,只留下段段悲歌。
东汉末年,金陵就被视为“龙蟠虎踞”之地。理学大家朱熹更是认为,金陵山水形局严密,土地辽广,四象俱备,是东南地区帝都的首选之地。
但后人也指出钟山虽有龙蟠之象,石头山有虎踞之形,鸡笼山有玄武之态,但钟山巨硕无比,是鸡笼山和石头山的几十倍大,鸡笼山又有个玄武湖,更加不足显弱,金陵城建于中间,帝王底气天生不够充足厚大。
而且历史上,金陵又曾经多次被历代帝王忌惮有王气,怕有反王出,对金陵风水屡加以破坏。更是让金陵难以承载起一国之都的气运。书中着重又提到,金陵历史上最的大两次风水破坏。
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金陵还没有建城,先是吴国的属地,后来被越国占领。接着,楚威王又赶走越王。进城之日日楚威王擎兴游玩,登上狮子山,发现金陵王气太盛,于是全国征召风水术士,后得提议在紫金山下埋金以镇王气,因此才有了金陵之名。而陵一字,取掩埋之意。
第二次是始皇帝的“水破天心”。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也是最后的一次东巡。始皇帝当年浩浩荡荡巡游云梦,浮江东下之时,远远的就看见了阳光下王气氤氲的金陵,始皇帝一眼便被这里钟毓山秀的气势所吸引。
始皇帝一生除了追寻一统六国外,更是苦苦追寻长生之术,巡视之时,身旁必定有方仙术士陪伴一侧,而这些术士自然俱精通风水之术。
其中的一位术士看出了金陵的与众不同,遂向始皇帝建议道:金陵地形险峻,虎踞龙蟠,王气极旺,乃龙脉地势,五百年后会有天子坐镇!
始皇帝其时俾睨天下,何等高傲之人?他心认为,嬴姓家国理应皇脉相续,一姓帝国千年万载,生生不息,岂能容忍还有别的天子出现?于是大怒,要随行方术之士出良策解决。
那刚提出建议的术士淡定从容,一指指向远方方山,要求始皇帝截断方山,他认为方山地处金陵东南,顶部平坦如官印,为天印之山。天印,亦即上天赏赐的官印,决定了金陵之地的王气兴衰和吉祥命运。断了方山龙脉,就是阻隔了金陵的王气。再引淮水贯穿金陵,通达长江,让这条秦淮河冲尽王气,异性天子再不得出。
始皇帝对这个建议并不满意,要求一次做绝,于是狮子山、马鞍山都被一同截断。此后,金陵改又被称为秣陵。何为秣陵?饲马的草料场矣。
帝皇一声令,军民趋于行。一时间,方山断裂,淮水贯穿,幽静的秦淮河,从此默默地缓缓流淌,流出十里秦淮河,淌着六朝金粉地。
而此后的君王,因为金陵的气象万千,依然有定都于斯,又被誉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十里秦淮有说不尽的盛世繁华和春媚,温婉娇柔和雅致的更成了它的代名词。
每一个进入南京城的统治者,一开始都气势如虹,然而不久便开始腐败堕落,是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脂粉气十足的秦淮河,迷离了统治者的眼睛,温软了虎狼之师的斗志,给金陵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无边劫难。千古以来,多少英雄人物醉死在了这温柔之乡。
翻开金陵的历史,可谓血泪充斥,战乱不休——侯景之乱、湘军屠城、日寇屠杀等都是尸骨无数,冤魂不止。华夏历史上,哪个都城遭遇过如金陵城这般的破城屠城?故就到如今,金陵的处处旅游景点,都让人觉得带着几分浓郁阴气。
其中尤以中山陵龙脖子路、雨花台、江东门、仙鹤门等最为诡异难言,龙脖子路为古战场,阴森恐怖;雨花台曾为乱葬岗及民国刑场,惊悚吓人;江东门地区有大屠杀纪念馆,白骨磷磷,阴气逼人。仙鹤门为日寇坑杀华夏人的地点之一,更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触目惊心。这几个地方阴气之重,即使在炎炎夏日,依然能够感受到丝丝寒气,近代为了人民的安居定心,不得不在周围以八卦阵的形式,建立了八所高校,望求用莘莘学子的阳刚之气,镇压这些地方的怨气邪气。
金陵虽然一再受到破坏,并且历尽无尽的灾难,但当年日寇,依然特别重视魔都和金陵的风水布局。书中甚至提到,当年日寇战败后,回国时挖走金陵十斤紫金泥土,烧制了一尊菩萨。而安置菩萨位也是极其讲究,露天而建,面朝金陵,还建了一座神社,于其中日夜参拜。此些番作为,又是为何?
而这些和铜镜收精锐战魂,窃取国运,是否又有所关联?
在龙组的资料上,还提到过,金陵的地理位置,因为刚好处在下游长江和华夏三大干龙之一南方干龙尽头的交汇之处,所谓“襟带长江而为天下都会”。为了让这得天地独厚的古都,能成龙脉结穴,使得龙气重聚,再盛华夏国运,龙魂历年来,费尽心机,亦是作了许多补救的手段。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