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 暴发户(1/2)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而蝴蝶自从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对于这样的情况,专案组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因为在消失前,蝴蝶已经获得了十多版他所需要的邮票,而根据推理,这些邮票就算再怎么值钱,要想变成现金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运作的,所以,在此之前,他很可能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要留在自己的世界……但这也并非是什么坏事,因为照乐观的估计,如果这些邮票真能给他带来丰厚的利润的话,那么,他的贪欲和野心就必然会进一步膨胀,这样一来,当他下次再出现时,其动作也必然会加大,这就更容易捕捉到他的踪迹了。
但是,尽管有着这样乐观的推论,但面对着一天天空劳无功的结果,组内的气氛却还是不免有些低迷,尤其是张昌海,自从出事之后,一直都没有打开心结,虽然大家也都开解过他,上级也没有责怪和处罚,但他却始终认为那是他的责任,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些天他简直就是不眠不休的在拼命工作,将一份份早已翻烂的文件又一次次重审,弄得老吴都不止一次的劝他要注意身体,却根本没用。
蝴蝶没有出现,但可以做的工作却还是很多的——在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之后,专案组的成员们终于意识到了经济意识对于这件案子的重要性:如果当初能早一些想到蝴蝶可能会利用邮票来赚钱,那么,专案组的追踪工作也就不至于会留下那么大的漏洞了,赵忠义与蝴蝶的偶遇,那只能说是运气,但整体来说,专案组之前的诸多布置却是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的,其原因,那就在于他们缺少懂经济,并且还是那种具有超前眼光的高素质商业人才。
要说专案组也算是精英汇聚,几乎是包含了共和国所有情报部门的优秀人才,但是,受限于国内的环境与他们此前的职业特点,像王珂,韩红梅,甚至老吴等人,其能力和经验都是偏向于传统的情报工作与反谍,要让他们去思考一件什么样的东西会在未来变得非常值钱,这种事情显然就不是他们所擅长的了,就算是李悦新,哪怕身居国外多年,见识广博,在这方面也仅仅只是比他们强一些,依然不具备这种超前的目光,所以,要想预测蝴蝶的下一步行动,就必须要有一个真正懂生意的人才行。
可惜的是,现在的中国,这样的人还真不比蝴蝶好找多少。
众所周知,新中国自建国时起,实行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近几十年,更是以计划经济为主,整个国家上上下下就没有商人生存的空间,因为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整个商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运输和销售,所有的环节全都是由国家部门安排好,并严格控制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市场竞争,自然也就不可能锻造出高素质的商业人才。
当然,这么大个国家,要说经济方面的专家,那自然是有,可那些专家更多的还是专注于理论方面的东西,你让他们给你分析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式和发展什么的,他们能给你说上三天三夜,但如果你想问他们,现在有什么东西放到几十年后能赚大钱,估计就没有一个能答得上来了。
无奈之下,专案组的探员们只得采取了最笨的办法:将市场上所有的商品不分贵贱全都列举出来,然后,再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标准进行排查,将那些最不可能的东西排除掉,然后对剩下的那些可疑物分门别类,尽可能的列入监控范围。
排查的标准很简单,其思路还是李悦新提供的:物以稀为贵,反之,只要是能够大规模量产,同时,又不具备收藏价值的东西,自然是不可能有太大升值空间的,这样一来,基本就将所有的工业制造品给排除在外了,而剩下的那些,多半都集中在自然资源这一块——像百年以上的人参,各种珍贵的药材,补品,各种玉石,都是有可能成为蝴蝶的目标的。
不仅如此,通过对一些经济专家和教授的走访请教,几乎所有专家都一致认为,像邮票,古董这类收藏品的价值利润虽高,但实际上市场的饱和度是相当有限的,根本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走私,(真相当然不可能告知他们,所以在请教时,多半是以国际环境为背景的)相比之下,反倒是那些珍贵的人参和药材,以及如乌木,紫檀,红木之类的珍贵自然资源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首选。
为什么?因为前者卖的是炒作和情怀,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同一种东西弄多了就会变成白菜价,而后者,却都是有硬性的市场需求的,而且这些东西往往又属于消耗品,以后只会越用越少,价格自然也会越来越高……事实上,一些有眼光的家族里,往往都会收藏一些此类物品,而且极少示人,基本都是当成传家宝来传给后代的,为的也就是为防万一,将来家里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三病两灾的,至少还有救命的本钱。
在这个思路下,一张更大,更严密的网随之铺开,在见证了蝴蝶的价值之后,中央对于412案件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完全是不惜代价,不计成本的支持,甚至于,为了引出蝴蝶,一些原本并不会对外公开销售的商品也开始在几个大城市和首都里公开出售,只是那价格往往都订得很高,而且每天还会限量,从而避免被无关的人员大量购买。
很快,随着国家机关的全力运作,各个站点都不断的有消息传来,但经过调查,大多都只是一些正常的交易,最多也就是涉及一些经济犯罪之类的刑事案件,唯一有些可疑的,就只有来自首都的一条信息。
信息中提到的这个人并不是蝴蝶,经过初步的调查,那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在一家国营单位里上班,家庭条件很不好,因为有个多年卧病在床的母亲要照顾,三十好几的人了,连个对象都处不上,要不是单位条件还不错,这些年都不知能不能撑下来,但即便如此,家里的日子过得也是相当的拮据。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