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错(1/2)
卫秦四处张望了一下,不见有下人过来,瞳孔轻微的缩动了几秒钟,便双手背后,慢慢向前走去。
卫秦走得很慢,一点也不着急,一步一步,踏得很是稳重。
是的,看卫秦的脸庞,包括薄弱的身体,都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准确的说,是十五岁,他记得很清楚。
但是,不论是他的表情,还是反应,都显得有些迟钝,或者说是,沉稳。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却表现得好像十八九岁一般,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即便是少年自己,有时也会疑惑不解,为此而困惑不已。为什么自己跟同岁的人想的,有很大的不同呢?
十五岁的秦郡少年,通常应该想什么呢?
上阵杀敌,荣归故里,福荫子孙。
近十年,秦郡对于兵役并不紧迫,也很少征兵,只有有限的几次特训--所有十三岁以上的少年,前往野地里,经受那些兵士的训练。
其实,所谓的训练也很是简单。就是学习使用长橹(后端用实心的木头做成,打磨得很光滑,前端用金属打成短剑形状,在末端再垂直接上一个有轻微弧度的短刃),还有就是骑射。
从小到大,这是父亲唯一一次,允许自己,同时也是强迫自己去做的一件“杂事”。
前几十年,秦郡与楚郡,魏郡,赵郡,接连发生冲突,所幸,因为秦郡多出名将,秦人兵将骁勇善战,这些冲突中,总是秦郡占便宜,秦郡的损失不是很大,反倒是其他三郡,被逐渐蚕食了数万兵士。
这些事情,并不是父亲告诉卫秦的,而是他自己得到的讯息。
父亲与卫秦说话的机会并不多,似乎,也不想与自己的儿子太亲近,这一点,尤其让卫秦想不通。
从七八岁开始,父亲便请了附近最好的师傅为自己讲学,识字,卫秦的表现让授学的师傅很是惊讶,甚至打定主意,哪怕托关系,走门路,也要为他求一封谏书,日后有机会入朝为官。
从夏王朝开始,历经商周两朝,有一种特权,或者是习俗,从未改变过,那就是世袭制度。
不论是地位仅次于王的公,侯,还是地位差些的伯,子,从接受敕封那一代开始,除非叛乱,或者犯下重罪,被天子罢黜,这个爵位,永远由他们的子侄继承。
为什么是子侄呢?
虽然极少,但也有受封的公侯没有嫡系子孙,这时,便会从近亲或者好友的子孙中挑选一个过继过来,承袭爵位。
就是说,有些贵族,或许他们的地位曾经跌宕不已,动荡得他们自己也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却从来没有从历史中消失过。
当然,历史中,往往会有贵族被取缔,新的贵族接受爵位,最明显的便是当年的周武王。
除了以武立本,杀敌建功,还有一种方式,能入得了朝堂上众多权贵们的法眼,那便是谏书。
谏书由某个权势很大,或者素有举荐贤名的贵族所书,大意是某个人很有才华,可以为君上所用。
便是‘一怒诸侯惧,安居天下熄’的张子,也是由谏书举荐为官,后来封侯拜相。
君王当然也不是听之任之之辈,会进行考校,若是当真有才能,君王便会委以官位,为国效力。
这种朝堂上的考校,通常不会有问题,因为举荐者会提前过滤一遍,否则,岂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卫秦能让自己的老师抱有如此大的期望,可见他的表现有多优异。
其实,他的老师不知道的是,卫秦并没有那么聪敏,他的良好表现,仅仅是因为在下课后,他下了很多苦功。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