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年度预算(2/2)
发展重工业不同于轻工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根本就不能够建厂,现在的保加利亚已经过了当初那个亏本打基础的年代了,也要考虑经济效益了。
比如巴勒斯坦地区,拥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煤1850亿吨、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等。
就具备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条件,同样这里也有一个弱点,就是缺水只有在沿海平原地区才有足够的水源,那么工厂的选址就非常的重要了。
这也是工业部为什么要将保加利亚的重工业东一个西一个的放了,实在是受原材料出产地所限。
有的地方适合炼钢,有的地方适合炼铁,根本就不能把这些企业凑到一起。
比如巴勒斯坦地区养活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后面都必须要从外面运铁矿石进来,当地的铁矿石资源仅够初起消耗。
当然短时间之内不用考虑,以20世纪初的生产力,年产钢铁百万吨就是大型企业,够用好些年了,后面大不了从利比亚海运过去。
由于资源的不集中,未来保加利亚的重工业想要集中起来,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矿产资源上来说,保加利亚开发非洲是早晚的事情!
工业部完了,就轮到了教科部,在预算分配的时候教育和科研绑在了一起,这个也分不开,总不能让高校旗下的科研机构上面有两个老大吧?
实际上保加利亚的教育部和科技部已经是一个部门了,连办公大楼都在一起,只不过挂了两个牌子,合并只是时间的问题。
反正他们的经费是少不了的,契科夫淡定的说:“教育部决定1918年再扩建一所大学,仍然是以理工科为主,届时我们全国的高校就达到了五所,每年可以招收大约四千名大学生,这将大大缓解我们高级人才的不足!
同时,我们还要扩建十五所高职院校,包括三所医专,届时我们的高职内院校就将突破五十所大关,每年可招收学生十万人……”
好吧,为了节省开支,斐迪南不得不在保加利亚搞精英化教育,后果就是保加利亚的大学生是凤毛麟角。
实际上现在保加利亚就连建立一所大学,都必须要经过国会讨论通过,才可以实施。而建立高职院校,这个只要教育部自己批准就可以建立了。
两者之间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别的,最明显的就是建立一所大学,投入的资金是都是以亿为单位的,每年的财政拨款也是以亿为单位的!
而建立一所高职院校仅仅只需要上千万,每年的运营费用仅仅只需要几百万列弗,双方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要培养科研人才,怎么可能不砸钱呢?所以现在保加利亚全国的在校大学生总人数还不超过1.5万,就要花费高达5亿列弗的经费,人均教育成本已经超过了3.33万列弗。
当然,这笔费用也包含教授们的科研费,还占据了一大半,否则保加利亚政府还真的开销不起。
到了现在这些投入也开始回血了,凭借高校研发出来的技术,每年勉强可以在国内收回一亿列弗的专利使用费,这已经令斐迪南喜出望外了,终于看到了收益!
相比之下,处于义务教育体系之下的小学生们就要便宜的多了,三四百万小学生的教育开支,实际上还比不上这几所大学的开销大!
只能够说,在这个年代搞高层次教育真的很费钱,尤其是理工科类,做实验怎么可能少钱呢?想要留下这些专家教授们,没有科研经费可不行!
教育界也不是没有人提议大学扩招,只不过看到这个经费后,一个都乖乖的闭嘴了,这个真不是普通国家能够玩的转的!
即便是财大气粗美国人,在这个年代也玩不起,除非是用野鸡大学凑数,否则这笔巨款足以令任何一个国家破产十次。
当然了,现在保加利亚的高职内院校,在世界上也可以算得上是大学,他们接受的教育和外界普通的大学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增加了实践能力的课程内容,要比普通的大学每天多上那么几个小时的课。
保加利亚要增加一所大学,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早在世界大战爆发前教育部就做好了准备,可惜最后没有来得及实施战争就爆发了。现在世界大战结束了,教育部自然是要落实了!
……
等各个部门将各自的年度预算都爆出来后,康斯坦丁的脸都黑了下来,毫无疑问肯定是大大的超过了财政预算。
书记员统计完成后,康斯坦丁冷冷的说:“诸位的财政预算都列出来了,经过最后统计出来的结果是86.48亿列弗,超过了我们的财政收入34.48亿列弗,财政赤字高达百分之六十六点三!
所以麻烦大家重新做计划,如果认为自己的财政预算结果没有问题,那么现在就进入第二轮——接受大家的质询!”
这由不得康斯坦丁不生气,有些部门的财政预算实在是太不切实际,比如:卫生部计划搞一村一医计划,姑且不论这个成本是多少,先考虑一下保加利亚能不能凑齐那么多医生吧!
当然,理论上保加利亚的医生人数是够的,只不过这么一来,就全部下放到了农村,城市里面的人要就医就麻烦大了!
实际上根本就不用考虑,肯定是要优先满足城市了,能在每个镇都配上合格的医生,实际上已经是这个年代的极限了。
没办法,一个合格的医生至少要培养十年时间,现在保加利亚还鼓励医生带学徒,这些学徒只要通过了考核,一样可以发获得行医许可证。
……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