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吊油(1/2)
珐琅彩,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制作过程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坊在彩炉中烧成。
珐琅彩瓷全用进口彩料,尤其是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黄金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娇艳效果,成本极高,名贵异常。
传统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胶水调和,而珐琅彩瓷则像西方油画一样,以油来调配彩料,并且有一定厚度,使得彩绘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白瓷仅在器物里面和底足施釉,外壁则涩胎无釉,这就是俗称的反瓷。画面大多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色彩作地,再利用各种颜色的彩料以双勾技法描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花等图案,也有在四个花朵中分别填写“万”、“寿”、“长”、“春”等祝寿语,风格严谨华丽。
雍正六年以前,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进展缓慢,雍正对此很不满意。究其原因,就是因珐琅彩料需依赖西洋进口,数量有限,必须谨慎使用,不得有误损所致。
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二年二月四日,怡亲王交填白脱胎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烧珐琅,钦此。于二月二十三日烧破二件,总管太监启知怡亲王。奉王谕:其余三件尔等小心烧造!
不过是烧几个杯子,就连堂堂九五之尊都要专门下旨监督提醒,可见珐琅彩的珍贵。
就连当年拥兵自重,后来功高盖主的年羹尧,二月十二日的谢折里称:臣伏覩珐琅翎管,制作精致,颜色娇丽,不胜爱羡,谨缮摺恭谢天恩,更恳圣慈,如有新制珐琅物件,赏赐一二,以满臣之贪念。
自炼珐琅料的成功,不仅摆脱珐琅彩生产因依靠进口料而可能产生的捉襟见肘的窘态,而且新增加的彩色品种亦可使画珐琅在表现时更加得心应手。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装饰题材较雍正时更加丰富,除山水、花卉、花鸟外,还有西洋人物,以及受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的各种洋花图案。
鲁善工放下彩碗,闭目开始回忆刚才吸收的记忆碎片,很快抓住关键,油!
按照詹远广多年研究所得,其实珐琅彩最神秘的还是用来调和颜料的油,也就是传说中的多尔门油!
任何一件珐琅彩器物,过程十分繁琐,先由工匠制作模型画样,送皇帝审批,再返如意馆绘成纹饰。
如意馆画师多是高官,如蒋廷锡、张宗苍;或皇室供奉的宫廷画家,如郎世宁、冷枚、袁江等等。
绘画以后是在故宫、颐和园等地烘烧,最后送皇帝验收,再下旨配座送端凝殿存放。
所用珐琅料和多尔门油全是进口,需经多次修模和试烧才能完成,绘画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八九个月才能绘成。
一般瓷器最多两次烧造,而珐琅彩最少也要五六次才能完成。一片叶子从深到浅,变化多端,渐变优美自然,这才是珐琅彩的审美真谛。
所谓多尔门油,后来经过研究是一种叫芸香油的成分,一旦加入,画面具有粉质感,立体感很强,再融汇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画面浓淡相间,阴阳衬托,形象生动。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