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龙不再那么重要(1/2)
在游历天下之时,广结好友,尤其是那些武学宗师,更是结交的重点,开始专攻武学之道,从而达到文武兼备的目的,以此报效国家,武能保家卫国,文能兼济天下。
翻开历史,尤其是明朝末年,不难发现,文武兼备之人非常的多,就好像雨后春笋一般,越是到后期,这样的人就越多,比如李定国、李岩、李过、卢象升、孙传庭、吴三桂等等。
这些人虽然驳杂,或是反贼,或是朝中大将,亦或是贰臣,背弃明廷,转投鞑子,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这些人都是文武兼备之人,在当时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这个时候,崇祯不禁想起了关于明末时期的一些讨论,历史上的朱由检并不是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建奴也不是那么是不可抵挡,也不是没有大将可用,缺得只是对将领的信任和委以重任。
别得不说,单单是当时的风云人物,曹变蛟和卢象升,皇太极就没有在他们的身上占到丝毫便宜,反而总是吃亏,所率的军队,更是频频吃瘪,损失惨重。
“哼~明军之所以连连失利,不敌鞑子军,缺的不是统帅,也不是士兵的战斗力不行,而是诸将没有那种一决生死的决心,只要辽东的主帅都是曹变蛟、卢象升、何可纲之流,建奴还怎么可能如此嚣张?”
崇祯暗暗想着,心里也就有了决定,从今以后,北方的官员与将领,尤其是辽东,一个个全都换上主战派,敢于与敌人一教生死的决心,抱着与城池共存亡的信念。
唯有如此,即便大明日后的国力还不能快速恢复,黄猪皮率领的鞑子军,也不可能像己巳之变那般,长驱直入关内,如入无人之境,肆意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纵观己巳之变,不难发现,除了驰援的关宁铁骑,大明的军队罕有主动出击者,或是望风而逃,或是被动地守在城中,龟缩不出,这才给了黄猪皮可乘之机,陈兵于京师城下。
渐渐地,陷入沉思中的崇祯,就好像耳聋了一般,失去了听觉,就好像真得听不到任何的声音,只是看着场中央,那正在参加初试淘汰赛的习武之人,眸光幽幽,闪烁不定。
从这些习武之人之中,选拔出那么一些身手着实了得之人,在皇家军事学院之中,稍加强化训练,凭着他们骨子里就有的血性与傲意,还有那属于习武之人的荣耀感,一旦充实到北方的军中,势必给大明的北方军队注入新鲜的血液,犹如打了一剂强心剂,军队将会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自然而然地,战斗力也随之上去。
眼前的这些人,不同于在军中的武将,后者在军中混迹多年,早就成了油泼不进的兵油子,更加的贪生怕死,将保全己身看得尤为重要,早已失去了属于军人的荣誉感,还有那股铁骨铮铮的血性。
他们却不同!
几乎全都是出身于贫寒之家,怀揣着一腔的保疆卫土的热血,那种精忠报国的观念尤为强烈。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