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1/2)
设立了五大军团之后,便是给每个军团都要分配于智囊,吴范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从军机处等地,设立了后期名扬华夏的五大军师,他们分别是北方军团的的陈宫,南方军团的陆抗,东方军团的徐庶,西方军团的程昱,以及中部军团的的荀攸。
五大智囊分散在五大军团,分别担任军师一职。而五大军团除了主将以外,分别配置了一名副将,北方军团副将为阎行,南方军团为王睿,东方军团为杜预,西方军团为王平,中部军团则是破格提生的夏侯渊。
其余将领均是采取轮换制度,吴范倒不是对自己的手下没有信心,只是一旦拥有无上的全力和兵力之后,难免会有一定的风险,在历史上地方佣兵造反的事情屡见不鲜,吴范最早想要采用宋朝时期采用的更戌法,可是又考虑到正是因为更戌法才导致了宋朝的兵力虚弱,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这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部队换防制度,虽然部队换防在宋之前必定有,但是否形成过制度则很难说。
据说更戌法是赵普的建议,是“兵权三分”的配套制度,但披上了部队换防的外衣,客观上起到了“使兵旅往来于道路,习勤苦,均劳役,兵旅不至于骄惰”的作用。
宋初,为了震慑地方节度使,扩大禁军势在必行,等到禁军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赵匡胤又担心禁军将领谋反,他接受赵普的建议,将一半的禁军留下来驻守京师,另一半派到军事要地、边防重镇。留守部队由三衙管理,而出戌的部队由皇帝临时指定的将领统领,等于将禁军分为了两个部分,内军和外军,而内军和外军又不是恒定的,两者约三年掉换驻防地,内军变外军,外军变内军。
吴范在之前的作战之中也曾经才用过大规模的兵力调动,比如对王平,邓艾,黄忠,曹仁等军团都进行过整体的换防。
当时吴范便已经发现了不少弊端,比如邓艾训练的士兵大多以进攻类型为主,而曹仁对于手下的防守又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阵型。
这就一方面起到了制衡的作用,内外禁军都不敢轻举妄动;另外,出戌到地方的禁军对地方节度使也能起到制。
以三年为期轮换。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出戌军和地方势力勾结在一起,或者出戌部队以出戌地为根据地对抗中央。
吴范对于中央的琅琊军最早则是祖茂统领,在祖茂战死之后,吴范对于中央军的概念逐步淡化,更多的现在则是变成了琅琊护卫军。
从更戌法的设定来看,赵匡胤已经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度而不是靠武将们的忠诚度来预防兵变,这是宋吸取了唐到五代十国的教训,实现由乱向治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宋在更戌法的制度设计上显得精细并且相当有技巧,既注重与相关制度的配合衔接,也兼顾多个立法目的之间的实现。吴范的华夏针对于是法制还是人治,吴范也是有所顾忌,虽然吴范也是知道法制必然会是趋势,但是在现在封建社会是否可以实施开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