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新州风情(上)(2/2)
这首诗的前四句概描筠城早晨景况,五、六句描写竹的美丽生态,七、八句是诗人的感想。以新州簕竹为城作为防御工事,确实是不管用的“虚设险”。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得很有气势。诗人从一开始就从一个极其宏大的空间背景: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处着笔,将在朝阳照耀下的万竹成城的筠城晨景和盘托了出来。在这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早上,本来应该是门户大开,人们外出开始一天的劳作。但是,“寂寂门庭无吠犬”,家家户户紧闭门户,一片寂静,“猗猗竹坞有啼莺”,只听到晨鸟在竹坞的啼叫声。在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一静一动,写出当时的社会治安十分混乱。最后,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安居乐业、“夜不闭门、道不拾遗”的“德风化世”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二、枫洞晚霞
枫洞郊西俗少华,衣冠耕读可为家。
高枝接叶连村暗,小径通门绕树斜。
晚见林前凝彩日,时看天外散彤霞。
自今知是天孙巧,织就云机遍海涯。
《枫洞晚霞》,是杜位被贬到新州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来到位于筠城西郊的枫洞村附近,只见艳丽的晚霞,照在村前那一大片枫树林上,十分耀眼壮观。此情此景,令诗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此诗。
县城西郊枫洞连着许多小山丘,当年一片枫林,景色宜人,诗人认为“衣冠耕读可为家”,后来,这里成为南往北来移民的定居之所。
《枫洞晚霞》这首诗,可以说是《筠城旭日》的姊妹篇。诗的前四句描绘枫洞傍晚时分的景况,五、六句描写枫洞晚霞美景,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想。夕阳西下,在筠城西郊枫洞村一带的原野上,耕作了一天的农夫,踏着夕阳的余辉,行进在村前那条枫树缠绕的归家小路上。艳丽的晚霞,像打翻了的颜料,洒向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像喝醉了酒的诗人,投入枫林,晃啊晃的把那片枫林染得更加鲜红,闪烁着、滚动着,“时看天外散彤霞”,不时向天外散发出红彤彤的霞光,把整个枫洞的原野渲染得绚丽缤纷。面对如此美景,怎不令诗人沉浸在遐想之中,发出“自今知是天孙巧,织就云机遍海涯”的溢美诗句了。
三、龙山胜概
南镇龙山绝俗埃,禅关远在白云隈。
菩提子落飘僧塔,諅蔔香生拂石台。
四面好山多兀突,数株古柏亦崔嵬。
名山胜概堪图画,仙客登临亦快哉。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新州,来到南镇龙山所作。龙山,位于新州筠城(今xx县城)南部,山势起伏、群峰高耸、蜿蜒相连,如龙之蟠,故名“龙山”。山上古木参天,树荫蔽日,繁花似锦,郁郁葱葱,古往今来,有“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的美称。龙山,在唐代已成为“新昌八景”之一。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龙山如诗如画的优美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充满热爱大自然之情。
杜位这首写景的七言诗,其特点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得超凡脱俗。
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在龙山所见的几幅景观:远望山峰高耸的龙山,好似一条游龙腾飞在白云之中,而“禅关”(国恩寺),也好像飘浮在白云深处弯弯曲曲的云山雾水之间;近看菩提子(佛珠)好像从天上飘落在“僧塔”(报恩塔)上,諅蔔(又称旗簸迦)树正盛开着白色的花朵,浓郁的香气拂晓在塔前的石台上;四周突兀的奇山与数株古柏相映成趣,更显得山高大不平。在这里,有高耸入云的龙山、国恩寺、僧塔、蓝天、白云、菩提子、石台、花香,以及四周突兀的奇山和万古长青的松柏......如诗如画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优美壮丽的“龙山胜概”画图!正是杜位这句名诗“名山胜概堪图画,仙客登临亦快哉”,才使得这首诗流传千古,足见其脍炙人口、魅力之所在。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