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1/2)
( ) 乾清宫的书房里康熙身边不但侍候着太子、大阿哥、三阿哥、胤禛、五阿哥和八阿哥、九阿哥几个还有索额图等几位内大臣,太监报说弘谦到了,于是众人都不免向门口看去。
七岁的孩子长的瞧着是□□岁孩子身高,显得颀长却并不消瘦,身上穿着件简单的蓝色暗纹袍子,外头罩着件银白色的褂子,相貌上到越发跟幼年时的胤禛像起来,只一双眼沉稳淡然,对着突然出现的这么多人并没有显出慌乱或者紧张,礼仪上也没有丝毫差错,甚至因为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到更加出彩。
难怪远在苏州,也会有孝顺懂事的消息传到京城,想来也有一定的原因。
规矩的行礼,并不比养在京城的皇孙们差了什么,叫那些想要挑错的人失望起来。
康熙的面上已经露出了满意,叫了弘谦起:“你远在苏州,朕也有两年没见你,今日叫你过来一是叫你跟众人都见个礼,在一个也是瞧瞧你的学问,过几日也好到宫里来念书。”
弘谦恭敬的答应了一声,淡然的垂着一双眼,无波无澜。康熙便不自主的想起了那时候的权珮,好似也是这样,恭敬却并不畏惧。
胤禛赞赏的看着儿子,余光瞧见一旁略握着手的太子,便又垂下眼,弘皙也算不错,只是太子未免也逼人太甚了。
太监领着弘谦跟众人一一见礼,太子笑着扶住弘谦:“两年不见都长这样大了,听说你在苏州的时候常帮着你额娘做事,就是不知道学问有没有落下。”
弘谦便抬眸看了一眼太子,回答的干脆利落:“那就请太子考校。”
谁能想到七岁的孩子将太子话中的意思听的明白,即不露怯也不骄傲,说出了这样一句平常却叫人称赞的话。
太子的笑意便有些僵了,只是却并没有放弃考校弘谦:“‘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出自哪个词人的那首词?”
这个问题听着不算难,但词的出处还是偏了些,作者刘过算不上多出名,孩童读的不多。
“出自宋代刘过的唐多令。”几乎没有思索就回答了出来,语调平直丝毫不显慌乱和急切。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一句又出自哪?”
才上学两年的孩子怎么可能叫读史记,就算读也不可能精通,太子这便是故意为难弘谦了。
太子用意显而易见,但还是急躁了些,跟七岁的弘谦相比甚至落了下乘,因为此刻的弘谦脸上的神情没有丝毫的变化,还是沉稳淡然,还像上一次一样并没有思索就回答了出来:“出自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是文帝陈赞李广的话。”
不但回答出来了太子的问题,比太子问的回答的更细致到位,可见不但读了史记也确实记在了心中。
太子面上的笑意便在也维持不住,还想开口,他不愿意叫自己这几个刁难的问题成了成就弘谦名声的垫脚石,只是康熙却开口了:“不错,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可见平常的学问并没有落下,你的叔叔伯伯们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不定有你读的书多,你额娘将你教养的很好。”
弘谦便又行礼:“谢皇玛法夸赞!”
自始至终都是进退有据,有礼有度,让谁也挑不出错来。
礼也见了,学问也考校了,康熙便温和的道:“行了,你先退下吧。”
屋外的鸟雀还在鸣叫,如弘谦刚进来那会一样,九阿哥瞧着弘谦笔直的背影笑着道:“大侄子在外面历练的老成,可不是京城里这些阿哥们能比的,瞧那份气度就叫人称赞,史记那么难他都知道,真不简单!”
他是故意说给太子听的,怂恿着康熙叫了弘谦过来,原是想看笑话的,这下好了,到叫康熙将弘谦夸了一顿,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活该!
太子的脸色就阴沉下来。
太子故意为难弘谦,叫康熙心里也不大舒服,毕竟只是几岁的孩子,又受了不少坎坷,太子的心胸还是太小了些。
胤禛不想话题在围绕在弘谦身上,高兴或者不高兴都岔开了话题:“皇阿玛瞧着往灾区拨银两的事该怎么处置.......”
在见德妃,瞧着还似两年前温柔好看,见了权珮就红了眼圈,问了权珮在江苏的事情,最终就不免说到了留在京城的九公主身上:“......比她的其他姐妹们是好多了,留在了京城,不用受远嫁之苦,只是佟国维的孙子那也是皇亲国戚,傲气的很,夫妻两过的磕磕绊绊的,公主府的规矩又多,也受了不少苦......”
女人嫁了人,终归就会有诸多不便诸多苦楚,并不能像在家做女儿那般随意自在,过不惯到也是常有的。
“听三嫂说明儿给我接风,九妹也去,等见着了我跟她说说话。”
德妃便高兴起来:“她到信你,你跟她好好说说,叫她也学上一两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