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迎春路》的几点自评(1/2)
长篇《迎春路》讲述的是发生在1977至1979年初的故事,一群卫校的热血青年,如何演绎了一场独特的青春活剧。作者试对本书做一些评论,以披露一些创作立意与思路。
一、题材等方面的独特性。
在林中,《迎春路》是一棵独特的树。首先,故事发生在特别的时间段上——大乱结束后、改革开放初;其二,描写形象独特的主人翁和一群对象——他们好像刚刚放开裹脚布的姑娘,来到学习中医专业的学校;其三,故事本身具有特异性——即使在目前的现实主义里也十分罕见,想找同类估计万里无一,但它绝不是怪胎;其四,文字风格自诩别具一格——平淡之中求厚重、精炼、幽默;其五,情节安排力求有特点——主线、辅线交汇穿插、波澜起伏、峰回路转,若想阅前猜后,怕像菜花丛中追黄蝶——难矣。
二、历史的观照性。
既然故事发生的时间,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期、衔接处,就必须反映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精神风貌。因此,它力求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现实之一斑;它力求成为人们所说的是“民族秘史”的一段“秘史”,记录下当时的真实社会状态,当然是力求艺术化的状态。因此,以简略的笔墨,点出了两个背景,一个是以“真理标准讨论”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背景,一个是以越剧电影《红楼梦》上映为标志的情感解放背景。在这两个背景之下,人物的精神与情感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这就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三、人物的时代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