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230章 明军的重炮

第230章 明军的重炮(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姐姐是校花 乱斗水浒 穿越三国帝国系统 洪荒之都市绝世创造 花都最强医神 超级医圣在都市 霸道总裁以身试爱 亲兵是女娃 都市之仙尊归来 玉帝分了我一块地

何无敌见拿着中世纪武器的明军仆从国军队有点抵抗不住,他立即将刚到的三万骑兵和四万印度土著军队派了出去。这支生力军的到来,让明军仆从国军队暂时稳住了阵脚。

吐蕃高原又来了三万骑兵,他们统统来到了恒河战场。何无敌松了一口气。明军的二十二万骑兵包围了莫卧帝国残余的九万骑兵。明军将他们分成两部分,对莫卧尔的四万草原骑兵发起了猛攻。剩余的五万土著骑兵,他们仅仅以六万骑兵进行牵制,让他们无法援助草原骑兵。

随着绝对优势的明军骑兵不断射击,莫卧尔四万骑兵纷纷落马,到了天黑的时候,他们被全部歼灭了。五万土著骑兵想突围,明军骑兵怎么会那么容易让他们逃走。明军骑兵分成三队,每队七万人,他们将五万土著骑兵分割成了三部分,一队两万人,另外两队大概一万五千人。明军骑兵们对着这些印度土著用连珠火铳不断点射,这些土著骑兵纷纷落马,到了天亮的时候,土著骑兵被全歼灭,而明军骑兵累计伤亡不足两万。这时,莫卧尔的精锐骑兵和土著骑兵已经全部损失殆尽。

十三万骑兵的损失,让莫卧尔皇帝巴布尔输红了眼,他明白仅靠手头的一万骑兵近卫军是无法翻盘了。不过,他还是让最后的九万步兵全体压上。

双方的步兵相互射箭,用马刀互砍,用长矛互刺。莫卧尔军队的火枪手还在用火绳枪射击明军的步兵,明军的步兵毫不示弱,他们中间的两万火枪兵立即排成五列对莫卧尔军队进行还击。

双方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双方轮流进攻,谁都没有休息。明军骑兵休息一阵之后,继续投入了战斗。

明军的骑兵出现在每一条可能崩溃的战线上,封堵住所有的漏洞。

明军在恒河一线显得空前强大,明军的累计投入兵力达到了四十五万之多。

莫卧尔帝国的步兵还剩下七十三万人,明军现有兵力四十一万。双方的人数对比依然巨大,但是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骑兵的莫卧尔皇帝巴布尔已经很难赢得战争的胜利了。

明军与对方的人数对比差距不再那么大,何无敌知道这是自己决定用多大代价取得胜利的问题了。

明军的重炮部队,开始准备对莫卧尔的步兵发起新一轮攻击。炮兵大声吼叫着做着每个动作,一个炮兵半蹲半跪在地上,用双在炮弹头的部位来回搓拧,将引信拧在弹头上,然后将炮弹放到炮口后面的一个u型槽里,战士们用把炮弹顶进炮膛里,再放入弹药筒,炮位右边的战士把后门关上。

然后,炮兵团长宋小野高举着一面小旗,当他手中的小旗快速落下后,大炮就发出怒吼,巨大的炮管迅速向后退缩,

炮口喷出火舌,炮身剧烈的振动彷佛要跳起来,大地被震的尘土四起。火炮的硝烟,让周围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士兵们的耳朵也被震得嗡嗡作响,大地随着炮声在颤动着。两百门重炮不间断的发射炮弹,炮声、大明士兵的叫喊声交织在一起,乱成一团,十分钟后停止炮击。

炮兵们歇息了一会儿,他们围在喝水吃点东西补充体力。五分钟后大明军队又开始了第二轮炮击,一天下来共进行了五十多轮炮击。

野战炮在明军队伍中发挥了大作用,密集的炮弹发射迟滞了莫卧尔军队的进攻,让他们的步兵白白被明军的火力杀死。

在巴布尔皇帝命令下,三十万土著步兵们集中力量向尼泊尔人的阵地发动了攻击。在恒河岸边,尼泊尔人频繁轮换作战部队,吐蕃和不丹军队,以及新来的印度归顺军也投入了战斗。

明军不断实施反击,与莫卧尔皇帝的印度步兵反复争夺阵地,迟滞着他们的进攻。

明军让两万骑兵出动,发动了反攻。双方反复争夺,最后局面恢复到开战时的模样,双方在这二十公里的战场上损失了近十万步兵。其中,莫卧尔步兵损失了七万,尼泊尔人损失了三万人。

同时,明军集中了十五万骑兵,让他们迂回到莫卧尔军队的后面截断他们的粮食供应。

为了不引起莫卧尔皇帝巴布尔的怀疑,何无敌用五万骑兵排成散兵线对印度步兵进行了攻击。

莫卧尔皇帝将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恒河大道源不断地向战场调运部队和物资。一周内组织运送人员二十万。莫卧尔步兵的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防御,他们顶住了明军骑兵的进攻。莫卧尔皇帝用四十三万步兵在一线对付明军,他还有二十万预备队,这时印度土著又伤亡了近三万人。

十五万明军骑兵绕道莫卧尔大军背后,对莫卧尔军队的粮食运输通道进行了破坏,并且明军骑兵对莫卧尔军队的二十万预备队泛起了攻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