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长平之战(1/2)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公元前262年,秦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取上党郡。
赵王召开会议议上党郡的事。蔺相如为首的大臣力主不受地,以防和强秦对战。赵胜为首的大臣力主受地,增加赵国国力。赵王最终决定接受上党郡为赵国领土。
秦王大怒,在公元前260年派王龁帅20万秦军攻上党。赵王不甘示弱派廉颇帅20万赵军抵抗。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王龁得胜。赵军怯,廉颇筑垒坚守。
此时,秦军伤亡5万。赵军伤亡8万。
廉颇想,秦是外线作战,赵算是内线作战,只要坚垒不出,秦军无法决战,自然会撤退。待敌后退,咱再掩杀上去,必胜。长平相持前六个月中,王龁屡次挑战进攻,都未能攻破赵军壁垒。秦军伤亡4万,赵军伤亡2万。秦军从水路运粮,赵军从陆路运粮。双方消耗巨大,秦国吃力,赵国更吃力。赵王心里不安,屡次催廉颇出战,廉颇不出。秦王决策魏楚韩派军救赵则撤军,否则攻上党。赵王没向楚韩魏连横,向秦求和。秦拖时间,散布消息,秦赵讲和了。魏楚韩不知赵什么决策,疏远了赵。长平对持后期,赵国向其他国借粮,其他国因不知秦赵底细不借粮。秦决策层恐怕长平对持时间久粮食供应有问题其他国救赵,行反间计说廉颇年迈胆小,希望赵王换掉廉颇。
赵王正想换主将以便尽快结束战争。赵国粮食供应吃紧。蔺相如等一批大臣反对战时换将,会动摇军心的。他们认为廉颇有勇有谋,必须和秦军坚持,只要坚持必然会有办法。赵王和赵胜召见了几个将领包括赵括。将领们都不愿去长平替换廉颇,表示担不起重担。
只有赵括言此正国家危机之时,可在短期内击败王龁军。赵王赵胜很高兴,又多次召见赵括。赵括表示如果白起来,胜负有无成把握。灭王龁不成问题。赵王认为赵括没有派系问题,有勇有谋,忠于赵国,其他将领比不了。赵王在朝会时宣布赵国15至50岁男子都入伍,赵括帅25万赵军去长平,撤回不听指挥任意妄为倚老卖老的廉颇。
出征之时,赵王叮嘱赵括:粮食将尽,全国人民都在看着你呢,将军一定要迅速破敌,使国家平安使人民安心,赵括带25万赵军到长平。赵括决定和秦军决战。赵括换下廉颇,撤下坚持坚守的将领,换上自己的亲信和主战将领。
秦国知道赵括换掉廉颇,秘密派白起换掉王龁,白起帅35万秦军白天宿营晚上驰援长平。两位战国名将擦肩而过,成为历史的一大遗憾。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