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2/2)
凉亭上立有几块石碑,大概是建凉亭时的善款展示,现在想想也有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的档次。
擂鼓坪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但最高的峰顶是一派平地,想必早先的时候坪顶草木丰茂,一股山泉叮咚而下,好像击鼓传声的意思,我在拙文《从下河图到上河图》上写了。
水湖庄一直以来是经济条件相当好的村,春节以后,从小就随父兄们去那里看戏,古装戏,因为年幼无知,只是看热闹,尤其喜欢看长枪短刀的武戏,《下河东》,又叫《龙虎斗》,便有战斗,老皇帝和一个哑巴小将打斗,戏装在台上翻滾,刀剑飞舞,特别是后台的锣鼓急促非凡,扣人心弦。虽然不懂戏,也是一种《心经》里面的眼鼻耳舌身的享受。
尤其是在晩上看戏,极为热闹,还会"轧台前",指的是都是一批二百五的年轻人嗡在一起看戏,便有恶作剧者从这边挤到那边,那边的楞头青便不肯承让,反挤过来,形成了热闹非常的"轧台前",有时会把戏台挤倒,厉害的时候还会踩死人!因此每次出门看戏前,父母总是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去"轧台前","躲得远一点"!
文革期间,水湖庄演过一本《芦荡火种》,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从《芦荡火种》到《沙家浜》,是一个了不起的提升,无论唱词,舞台制作、剧情安排,动作、功夫,实在是无法比拟,中间一出《智斗》,是当时江青的主张,一定要把胡传魁拉进来,由阿庆嫂、胡司令、刁德一三个人演唱,这出《智斗》已经成为经典之作流传至今,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当时水湖庄村演的《芦荡火种》中的阿庆嫂由同学桂祥的姐姐扮演,轰动整个诸暨的上半个县,可以与当时支左的什么军的文艺演出《沙家浜》相抗衡!
我高中毕业后由公社安排曾经到水湖庄去住过一段时间,当时主要结合"儒法斗争"的大形势,因为可能我会画一点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工作中的不少内容需要宣传,要墻头开花,让普通百姓知道什么是儒法斗争,我们便在那个国民党十三旅旅长翁国华建的小洋房中住宿。
工作时间不长,但因为是初参加工作,便印象深刻,曾经参加过村里晩上召开的社员大会,大队长吴章生在大会后铿锵激昂强调的农业生产注意事项和农活安排,至今还记忆犹新!
村中一条小溪曲曲弯弯的穿村而过,村姑可以在门前淘米、洗菜、洗衣服,生活极其方便。
因为这个村的良田颇多,整个村的百姓都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基本生活得以有效的保障,不像困难的村,第一位是担心吃饭问题,记得我们生产队曾经向水湖庄村借粮渡春荒。
村中的祠堂保存完好,戏台、厢房,门厅、窗户都是青石板镶嵌起来的。当年我画的一些古装人物,便在祠堂门口的墙壁上展示出来,多少年没有看到古装人物的图画了,便也引得好评,不是我画得好,而是文革时期对"封、资、修"的封锁和禁锢太深了……
水湖庄村的年轻人总是活跃的,会演戏,还会打篮球,村里的蓝球队名冠陈蔡全区,球队人员统一着装,人人都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经常像一条长蛇般的从村庄蜿迤而出,比现在人人开一辆宝马轿车还要风光,羡慕得很!
不知道这批当时村里的精英们,如今可好?
……。
因为现在重点放在新书《东白山》,所以这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希望谅解。
特别谢谢水鱼老祖的推荐票,一下子就是8张,受宠若惊!!!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