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诸葛孔明玄孙幼历坎坷折磨(2/2)
这首名传千古的五言古诗,是诸葛青阳少年时候短居楚地时候,初次邂逅人生初恋之人所写成。
诸葛青阳幼时遭国破家亡之忧患,一生多所颠沛流离,他以贵家之子的身份,不肯臣服伪晋,宗奉汉室正统,加之又是诸葛孔明玄孙,在民间的号召力甚大,为司马晋视为眼之钉,肉之刺,时人之少年时候散尽家财,结交有为之士,誓灭强秦,复建韩国的留候张良。
司马晋表面一副仁孝治天下,尊贤敬德的面孔,连伪晋尊奉的高祖宣帝司马懿也称赞诸葛孔明乃是天下才,一统三国之后,怎能再表面做出一副张牙舞爪,赶尽杀绝的残忍之行呢?
蜀国灭国之后,司马晋为了安抚蜀国百姓,笼络蜀士人效忠晋国,将后主迁徙至洛阳,软硬兼施,淫威胁迫,后主本是个懦弱怕死之人,一时间不得不自侮什么得陇望蜀的丑态,才能够苟活得保性命。
司马晋将诸葛孔明的后裔封了极高的险爵,要他们继承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继续效忠晋室。
其实诸葛亮的子孙不载于史册,大半是伪晋的卑劣手段作祟,后世只知道有一个诸葛瞻,对于其他子女一概不提,那是因为这些子女苗裔尽数被他们害死的缘故,这样删减史书,不许提起诸葛亮的后嗣,也是他们为了愚弄百姓,洗刷自己屠戮异国功臣后裔继嗣的残毒恶名。
司马伪晋表面对被他们屠杀剩下的诸葛家进行分封,乃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胸怀,可同时也派人监视诸葛家剩下的为数稀少的后裔,以防他们号召士人,蓄谋造反。
这是历朝历代的帝王权谋之术,如商朝灭国之后,周氏封建商纣之子武庚于商朝旧都,以祭祀商汤,却派了周氏的三个宗族监督之。
后来周氏内讧,蔡叔度,霍叔处的不满周公旦一人独大,周公旦一是要杀人立威,也要对乃兄留下商王苗裔的妇人之仁做出修正,便谎称什么武庚联合三监作乱,这也是史书所说的三监之乱。
这一役的结局乃是管叔鲜和武庚被杀,蔡叔度流放,霍叔处贬为庶民,周公旦一举两得,不但借此机会平灭了周氏最大的隐患,也消灭了宗族内部的反对力量,只是姬氏族人反对太甚,外有齐候之制衡,他又多所残德,不能服从,这才消了他僭越篡位的念头,还导演一出什么周公辅成王的把戏。
这位周公旦的伪善实恶传至后世,却成了大圣大贤的代表人物。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