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安府银事(22)(2/2)
用黄先生的话说,他与杜安两人虽有缘份,但身不由己,说不定哪天便会离开此处,因此,能多教一会便多教一会。
时至午后,眼看日头渐渐西斜,黄先生便有了收摊的意味,杜春风赶紧抓住一个时机,说道:
“弟子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解惑。”
黄先生面色一正,说道:“讲来。”
杜春风说道:“敢问先生如此教授,不知学生日后如何科举?”
黄先生愣了愣,奇道:“你们为何要去科考?”
此话倒是把杜春风问倒了,不过,古代不是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吗?
读书不就是为了参加科考,将来高中进士后可以当官,光宗耀祖吗?
不科考那还读个屁书啊!
黄先生或许瞧出了杜春风的疑惑,用手摸着光溜溜的下巴,尖声说道:
“老夫的学生,用不着科考,将来走恩荫的路子便可为官。
你们且记住,老夫可不想将你们教成那种只会死读书一根筋的傻子。
圣贤书自然是要读的,但在老夫这儿,不是最紧要的,日后,隔三岔五讲讲便可。
但审时度势,和光同尘,尽心处事,忠君为国的学生才是老夫所期待的。”
杜春风大吃一惊,这不是明朝权相张居正向来沾沾自喜的“循吏”吗?
“宁为循吏,不做清流”是张居正自己的处世之道也是他的的用人之道。
他将满朝官员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无能的贪官污吏,视为官场寄生虫,坚决清除。
二谓清流派。这些官儿行为端正,忠君爱民,可是往往欢喜沽名钧誉,事情临头,却是不肯变通,到头来自己留个清官的美誉,然而,真正为国为民的实事,却做不成几件。
三是循吏,他们做事不拘形势不拘小节,只求利国利民。
那么,这黄先生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个奇特的太监,无职无权,寓居乡野,却比张居正居然早了几百年就有了这种先进的用人思想,岂不令人咄咄。
黄先生见杜春风低头沉思,也不多说,起了身,便自顾出了屋子,洒脱而去。
“哎呀!坏了!”
杜春风突然大叫一声,顾不得边上有些惊愕的安逸,一溜小跑的朝着自己的小院飞奔而去。
娘咧!
小萝莉冬雨尚被他锁在屋里呢!
跑到半途,杜春风见一位陌生男人正立于道边,仰头望天,似乎在欣赏夕阳西下之美景,安卓则垂手陪侍一旁。
杜春风并未在意,匆匆行了礼,便欲离去。
没想到,那位陌生人却突然开口说道:“这位少年郎请留步!”
求推荐!求收藏!求评论!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