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2/2)
算起来距离那时也有三年了,期间她只来过一次,对于各家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她是一点兴趣也没有,或许是天意,居然让她找到了夜家创立‘藏书楼’的那位先祖的手记,她模糊的记得上面曾说‘建立此楼是为后世子孙应对巨大的灾祸’。
难道说的就是他们这次所面对的困境?如果是那位先祖也太神了,居然能预知未来?
而且上面还说过,拥有‘密令’者不一定能使用。
实际上这‘密令’就是一支白玉箫,而只有吹响白玉箫才能指挥那些密使,那时出于好奇,沈若依便拿出白玉箫来吹,很轻松的就吹响了,并没有那手记上说的那么玄乎,所以,沈若依也就没有太过在意,直到夜浩回来后,有一天夜浩又半夜翻墙到她闺房中来,无意中她看见梳妆台上的白玉箫,便好奇的想试试,借口让夜浩帮她试试音色,夜浩也没在意,拿起就吹,偏生就是没出半点声响,也是到那一刻,沈若依才相信了那手记上所说。
沈若依伸手扭动机关,身前那摆满了书的书架慢慢的移动到一旁,显露出一展石门,门上有一个插孔,正是放白玉箫的地方,沈若依接下腰间的白玉箫,插进孔里,顺时针转动几下,又逆时针转动几下,然后小手用力往里按,白玉箫就这样全部插入孔内,石门也在这时开始移动,待石门完全打开,沈若依抬步走进去,伸手扭动石门旁边的石墙上的一个机关,石门开始往回移动,白玉箫也从石门内部的孔上一点点默出来。
石门关上,白玉箫也全部伸出来,沈若依抬手拔除白玉箫,挂回腰间,转身往里走去,翻出记录郑家的那本,沈若依就站在那里仔细的阅读着,然后是齐国,赵国,容妃母族谢家,果然如此,据上面的记载,两百年前,大周皇帝来不及册立储君就突然病逝,七位皇子就此展开激烈的夺为之争,齐,赵两国也趁机对大周发兵,短短三年时间,齐,赵两国就攻打下大周数十座城池,眼看大周的情势越来越危极,一向不参与朝政的九皇子以雷霆之势,斩杀四位皇子,又将剩下的三位皇子幽禁,稳定了朝堂后,亲自带兵去了边关,收复了失去的所有城池,并给齐,赵两国沉重的打击,要求两国签订和平契约,在这一系列的做为之后,在所有人都以为九皇子该登基的时候,九皇子却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一封信,信上只是让八皇子登基为帝,至于九皇子去了那里并没有说。
若是没有猜错的话,九皇子并没有离开,而是去训练密使,暗中建立了这间‘藏书楼’,想必当年九皇子就已经料想到有一天齐,赵两国会卷土重来,且不会以正大光明的方式。想想也是,大周在经历了内乱后,还能轻而易举的击败两国的同时进攻,如此物产丰富的土地,那贫瘠的两国又如何能不垂涎?
这楼是否是九皇子所建立?那年九皇子为何不登上皇位?既然击败了两国为何不直接吞并?九皇子去了那里?后来怎样?
种种的问题都没人知晓,可不知为何,沈若依却觉得九皇子并不看中皇位,以九皇子的才智和手段,登上皇位是件很容易的事,可他却是在三年后才出手,想来那三年定是有对九皇子来说比皇位更重要的事,又或是人!
不管如何,那都是两百年前的事了。
两百年?!
沈若依突然发现,这郑家和谢家都是在那场大战之后才开始发家,郑家由军队开始,直到百年前,郑家出了个很会打仗的,可说是百战百胜,战功越来越多,才得了‘广陵王’的爵位,从那以后,郑家就再没出国有才能的子孙。而谢家,最开始是商贾之家,发家致富之后便想要子孙入朝,培养了好些子弟,都没有什么大出息,也差不多是在百年前,谢家出了个状元,后官拜丞相,其子又因救驾有功,得封‘振远候’,至此慢慢发展成世家贵族。
这样看来,郑,谢两家就是齐,赵两国派到大周来的奸细之一,或许还是奸细的首领也说不定,既然是细作,那必定是很得信任之人,若只是心腹,经过了两百年,两国皇帝难道不会怀疑他们的忠心?如今已经是大周贵族的郑,谢两家又怎能如此轻易的就放弃眼前大好的荣华富贵呢?
除非……
除非当初派来的是两国的皇族中人!
为了印证,沈若依再次翻阅齐,赵两国的皇上档案,齐国的二皇子在两百年前的大战后的五年突然去世,本名司马祯,祯与郑谐音。而赵国的四皇子在大战后六年突然生病,一个月后病逝,母族谢氏正是赵国的四大家族之一。恰巧的是郑,谢两家也都是在哪之后才开始进入大周人民的视野。
一个巧合叫巧合,两个巧合叫天意,三个巧合就是人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