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诗与刀 > 第七十八章 《三字经》的缺陷

第七十八章 《三字经》的缺陷(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一次,还嫁你 仁君人君 国民女神:史上第一灵厨 花树萍水岭南月 快穿:时空胖商人 幻想乡的咸鱼龙 1号宠婚:军少追妻忙 重生超级娱乐帝国 呆萌娇妻,席少狠狠爱 殿上娇

徐杰其实也知道,许多已经没有门第的读书家庭,大多是这般的情况,真要拜师上学堂,当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这胡家还能留下一些书籍,已然就是不错的了。

孩童读书,启蒙为重。却是这个时代并未有真正的启蒙读物,论语已然就是启蒙的基础了,其实也无形之中提高了读书的门槛。

书,便是文化传承。一个文化最早的传承,其实就来自于故事,一个民族流传的故事,就代表了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就代表了这个民族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如何的道德观念体系。

启蒙之物,徐杰脑中有一个《三字经》,其中主要就是以故事为文化之榜样,兼以许多常识为辅助。孝义的道理,谦让友爱的美德,民族文化的认同,华夏历史发展的轨迹。从南宋开始成文,历朝历代都以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补充。大华朝起,宋已然没有了。

三字经之所以能成为蒙学之物,就是因为三字经道理简单,字面之意,并不需要再进行发散。比《论语》之类好学太多,也并不存在论语之中比较深的逻辑思维与辩证的哲学道理。

只是在徐杰看来,《三字经》其实有一个缺陷,《三字经》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唯独却少了一个东西,那便是勇武。《三字经》里既没有那些将帅打仗的故事,封狼居胥、马踏燕山,也没有士卒奋战的事故。常识里,没有健马战车,也没有铁盔弓弩,更没有刀兵血腥。

唯有简单说了一句“古六艺,今不具”。却也从来没有劝人勇武的话语。这在徐杰看来,便是极大的缺陷,一个民族,怎么能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勇武呢?从春秋战国之下,到秦汉隋唐,君子佩剑行,再也不复,这是一种潜在的悲哀。

徐杰看着这个名叫胡精忠的小孩童,忽然想编写那蒙学《三字经》,还要在其中加一些语句,徐杰脑中已然在编,要加一些比如:三千甲,能吞吴。孙膑腕,运筹胜。武灵王,骑射胡。少卫青,逐匈奴。霍去病,狼居胥。。。

又不如:马能驰,骑士威。弓能射,百步穿。铁甲厚,将军勇。刀枪利,胡不侵。。。

这些故事,这些常识,如何能不讲给小孩子去听,小孩子最是好教化,自小听着这些故事,如何能不在脑中浮现出那些勇武英雄事,如何能不产生勇武之心?勇武自少年,若是年少没有勇武之心,长大之后便更不可能有勇武之心。

编着编着,徐杰越发觉得这《三字经》的启蒙读物,一定要写出来,还要写得不同。不仅要有”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孝义与友爱。还要有卫青霍去病那般少年英雄事。不仅要有道德教化、历史更迭、常识见解,还要有英雄事,勇武心。

忽然,厅外的院子柴门,被人踢得嘭嘭作响,几个税丁大摇大摆走了进来,也听得有人喊叫:“胡老头,快出来!”

徐杰听得眉头一皱,便也知道是收税的来了,抬头往外看了看,又示意身边的小孩童坐回去。

胡精忠似乎有些害怕,却是没有坐回去,而是直接到得一边的墙角处站定。

胡太公连忙从院子侧面的小厨房奔了出来,腰弯成九十度不止,连连作揖行礼,赔笑道:“几位官人今年来得早啊,快里面请。”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