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初习站桩(1/2)
()只见他双相抱,头往上顶,先进左腿,两徐徐分开如撕棉。随即,左直出,右拉至肚脐下,肩、胯、肘、膝、、足各部位以不同的方式松动并发劲,肩摧肘,肘摧,腰摧胯,胯摧膝,膝摧足,身子却仍直立,是谓外合。
对王充而言,其最难的莫过于将各个动作同时做到位。形意拳不愧是内家拳法,虽然没有大开大合的声势,精微之处却要求甚多,动有静,静含动,练架势也不是轻易能摆出来的。
仅仅外合,他也练了整整一个小时,直到将一日内的练武时间全费了进去,才算是有了点感觉。休息时,尽管还不能真正地内视全身,但他也感到了身躯内隐含的酸痛,尤其是腿部后面的肌肉最为吃紧,显然学武与修道不同,毕竟更侧重于实战,对人体气力上的要求也高了许多。
对站桩时的主要着力点心有数后,王充灵一动,将真气导出一些,到双腿的经脉处游走,打通肿胀处积郁的血气,果然整个身体迅速恢复到了正常状态。原先他还在想着道、武是否可以互通,结果在这儿便寻到了一个道法在拳法的应用点,欣喜之下,对于习武的信心也加强了不少。
如此,第日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身姿动作已经很标准了,便顺势开始了气的调息。拳法在修身之处,与道法确有互通,尤其是内家拳,同样讲究运气的法,以此为孕养內劲做准备。
也有人将武学与修道的境界相互映照,分别为:明劲,对应炼精化气;暗劲,对应炼气化神;化劲,对应炼神返虚。至于更高的境界,武学没有明确的定义,而即便道家有“练虚合道”的说法,能印证者却是自古寥寥,其神妙也无从谈起。
形意拳体式的行气之法,也称为内合,讲究的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如此方能与调动血肉筋骨的外合相汇,阴阳交融,于**之生出內劲。
此法说来玄奥,不少习武之人在这一关上,会由于沉心于拳脚招式而无法体悟,从而消磨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光阴。但放在王充眼前,竟成了最容易的一件事。因为所谓的心、意、气、力相合,在他看来便是心神沉入大窍,气息流转周身,再引导力道发动而已。唯一比较难办的,便是他发现自己无法在此时进入深层的入定,而是得留感念于外,不然躯体的站姿恐怕难以维持。
但这并不足以难倒王充。到第五日时,他的双腿和内扣的大臂已能衍生撑劲,自然地稳固身形。到第日时,他在站桩时心神拔高,神意竟隐隐有参天之柱浮现,心境变得平稳安定,虽然用的是身体气力,却没有丝毫血气流窜入位于丹田的心神。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此时,他实已做到以身体足,后天形状化先天之真意,真意萌动之,离內劲迸发只余下最重要的一步。若无引仙法筑基之功在前,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绝不可能至此。
武学境界上的突破,王充心也有所感应。按理说,应当已经可以去交差了。但欣喜之下,他却没有着急,而是在家又练了一周,直到对站桩时气血的控制又强了一些后,才兴冲冲地前往小广场找“师父”。
看王充真过了两周就来了,老者皱了皱眉,已将他归入了毫无恒心的一类人。要知体式在形意拳的地位,实乃重之重。当年糅合形意、八卦、太极门拳术,创出孙氏太极拳,功臻冲空化境的武学圣孙禄堂先生,便以体式为形意入门之总关,初学者都得先站个一百天,方能正式开始练习拳法。
当初传法于王充,老者也没指望他能坚持一百天,要不晓得习武之艰难,直接自我放弃,要不过两个月再来求情,即便天资不足,也能勉力教导一二。如此才刚两周就找回来了,应当还连站桩都站不稳吧。
“师父,我已经领会了体式的真意,所以来找您,希望可以进一步地学习形意五行拳。”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