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一百三十九回 义盗光天舌上生花大侠深夜赴汤滔火(2/2)
好在老头在市里的比较高档的小区,三年前买了一套住房,租了出去。老头便同租户商量,因为特殊情况要结束租赁协议。租户也能理解房东的困难,同意搬走。老头是位讲义气的人,他在中州人脉比较多,答应帮租户赁套比较便宜的住房。而且同意待火烧的房子修建好,还会回去住,欢迎租户再搬回来。老头这样做人,没得话说,这就是《红灯记》中铁梅唱的,“做人要做这样做人”,讲道义讲人品。
但这事让牢中的大儿子知道后,对去探牢的父亲说:“爸,何必单方面终止协定,那家的女儿就在附近小学上学,他这一搬,女儿上学一定不方便。你们搬到我住的地方。”
老头一听大儿子这么说,一阵心疼。他不是没有想到可以住大儿子的房子,儿子十八岁的时候,就单立门户,这套住房和老头自己的住房是一样规格的,楼上楼下。儿子同女友在这里共同生活了几年,现在准儿媳生气离开,一去不回,大儿子又坐牢,他实在不想住进去,触景生情。
但是儿子有这个心愿,他能为别人的难处想,很好。老头同妻子商量,妻子认为住到老大那边好些,不让房子空着,住房是住人的,空着不好。等于给大儿子看家。住儿子那里,同儿子的感情也贴近些。老头一听有道理。
老姨一听住到老大家里,很高兴,一则房子大,二则那里离菜市场近,三则那里附近有个不大不小的广场,能跳广场舞。别看她近一百二十公斤的体重,身子还不笨重,大跳广场舞有利于对于减肥,身心很愉快。
这样老头一家暂时离开了城中村。但是,经历了这一番折腾,老头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毕竟是近七旬的老人,好在妻子贤惠,既能带好一双儿女,还能把老头照顾的很妥贴。这个男人老了,有位健康贤惠的妻子在,才是晚年活得好不好的最必要条件。
当初他追求虎子小姨的时候,除了儿子反对。一些朋友也劝告,有的说这女人年轻,小你二十多岁。以后你怕应付不了,女人五十还是金钱豹么。她要是个馋猫,给你戴顶绿帽,够你受的。有的说,你不大也不算小的家产何必留给外地来的女子,让儿子继承最好。
众说纷纭,老头还是掉进了感情的坑。世界上的坑不全是坑人的,我们的祖先就是曾经是坑里人,不过那是横向的坑,是窑洞。有的坑是人所必需的,好的家庭就是个温暖的坑。老头掉进了温暖的坑,这是命运。
阳光好的时候,他还去城中村悠转,每次去他都看到艾教授趴在桌上写写画画,便说:“这辈子还写的少?你没有去棋牌室看看,不少是退休的干部老教师围着牌桌,有几个还在看书写文章的?”
“我也并没有写什么狗屁文章,天下文章一大抄,今人抄古人,国内抄国外的,学生抄老师的,老师抄学生的,彼此互相抄。现在你让我抄也抄不动,人家抄我的,欢迎!因为这等于宣传了我的观点,至于这观点是谁的,并不重要。就像钞票,谁用都一样,你不能说,这张人民币曾经是我保管的。大概抄人家老婆还不行,别的都可以抄,鲁迅说过拿来主义,觉得好就拿来。”
连襟只有小学文化,对这番议论似懂非懂,笑着说:“好的东西人家才抄,老婆是人家的好,所以才抄。”
“到老了,我才觉得老婆是自己的好。”艾教授说,“不说这些,我在起草一份老少婚恋者联谊会章程,市政协头头,原是我早年的老学生,他听说我想在中州市成立老少婚恋者联谊会,扩大到全国,他举双手赞成,说这样能扩大中州市影响,对中州经济发展有好处。现在当官的动辄是经济和发展。其实我想的同经济不靠边。”
“这可是费精神的事。”
“人老了,不费一点精神,无所思无所事,反而老的快。”
“这老少联谊会,我能参加吗?”
“暂定的标准是年龄差距至少二十四岁。”
“有何根据?”
“自古扬州这地方,少妻老夫最多。主要同扬州经济发达有关。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想想一对对老夫少妻相扶着在桥上赏月,很是一道风景。这二十四中有诗意。另外,现在女孩找大叔的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这样年龄差距在二十岁之内的男女结合,都很正常。如果最低标准定在二十四岁以下,那我们的联谊会人数就太多。”
“那我的堂客比我小二十三岁半,就没资格参加?”
“我们中州这地方,民风古朴,以往历史上经济一直不发达。这样的地方,往往不适合老夫少妻。加上这里以往民间流行大老婆小男人,所谓妻大一搂金鸡,妻大二生龙凤,妻大三抱金砖。所以当初你同虎子小姨结合,一时舆论哗然。在中州这地方,你们夫妻够得上是典型的老夫少妻,完全可以加入老夫少妻联谊会。这就像高考分数,各地有差别。我还想,请你当联谊会的后勤总管,反正你现在也不办养老院了。”
“这个会什么时候召开?”
“其实早有动议,这还是我的老友郁大夫多年前提出过的,本来想总部设在省城,没想到总是有事情打岔,而现在郁大夫也已经往生,我也不可能在省城搞这个事。这就想,趁我还能动的时候,把这个老少婚恋联谊会的活动搞起来,总部设在中州。”
“等我那遭火灾的房子恢复后,可以拿出两间房子当办公室,外面挂上牌子:中华老少婚恋联谊会。这个牌子还得由你这位书法家来写。”
“那这一定成了中州市一景。”
两个老人在筹划着未来,然而还真是打岔的事多。
城中村面临着要从现在的中州版图上抹去。一直在传言城中村要拆迁,终于变成现实,这里要建大市场,这样就涉及到栀子的百姓养老院要搬离,因为房子紧贴城中村。
自从养老院分院火灾事件后,栀子就考虑到养老院的安全,虽然分院侥幸逃过火灾,没有烧伤烧死人,但这引起栀子的警惕。全国养老院事故频发,作为民办养老院,栀子不能不更加操心。除了警惕火灾等事故外,随着物价的上升,原先收费已经难维持,提高收费吧,栀子又很踌躇。另外,得力助手虎子妈,要回河南温县,因为老家面临新农村建设,老宅可能要拆迁,这对虎子妈可是烦心事,这老宅是她同虎子爸早年倾注了许多心血构筑起来的,是夫妻俩拼搏多年,积累资金建起来的三层四间房子。
果然,党百姓养老院属于拆迁范围,限期年底前迁出。栀子同丈夫杨兵商量,决定停办养老院,因为一时半时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地方,而随着儿子进入学前班,相夫教子的任务加重,家里里里外外都需要一个人,婆婆年龄也大了,完全把家务和孩子交给她,已经不合适。
听说养老院停办,杨兵父亲决定携老妻回老家。原先来养老院,是因为独自在农村,儿子不放心,动员他住城里养老院,而党百姓养老院是栀子办起的,儿子老师艾教授也在养老院,老杨头同意进城。现在养老院停办,树倒猢狲散,各自东西。在这几年的养老院生活,他写的个人自传四十多万字,多亏艾教授指点,也已基本完成。另一项收获是在养老院收获了一位情投意合的妻子,有了这个妻子,再回到老家,生活不再过于寂寞。而妻子也乐意去农村,本是农村人么。
艾教授也已经决定,先随虎子妈去温县。一向听虎子妈夸她的老宅,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新鲜。虎子妈必须回温县老家一趟的,又不放心老头子一个人留在城里。
党百姓养老院的几十位老人,基本都有去处,大部分还是去别的养老院,只是都依依不舍党百姓养老院。
只是有一位婆婆没有安排得当,她既不愿意回儿子儿媳的家,也不想去别的养老院。她同儿媳似乎存在深仇大恨似的,其实也只是性格等方面不合。另外家里还有一种声音,使老人家近乎恐怖,就是儿媳好**,她同丈夫行房事时,止不住的大声呻吟。一听到这种声音她就会恶心和失眠。儿子把她安排在养老院也是不得已,因为儿子是个孝子。市内的养老院,她几乎都呆过,都因为卫生差伙食单调住不惯,直到住进了党百姓养老院,才算安定,过了几年安稳的老年生活。
老人抹眼泪,栀子不忍看,他同杨兵商量,带着老人在身边。
丈夫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杨兵内心对于党百姓养老院的停办,不像妻子那没遗憾。一则是办好养老院太操心,这几年妻子眼角的鱼尾纹明显的多了起来,让他心疼。二则是儿子的教育,所有祖父祖母的疼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的教育。殡仪馆忙的他抽不开身照应家庭,他很希望妻子能多些时间同儿子在一起。
还有一层内心的隐隐疼点,是连妻子恐怕也不知道的,那就是杨兵那种处子情节。尽管他知道妻子少女时的受伤,她完全是受害者,但是毕竟受伤。虽然肇事者已经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令他一辈子心不安,为之忏悔为之疼痛。而且生前立下遗嘱,把他的房产捐给栀子的养老院,一切似乎有了新的平衡。而为此杨兵和栀子互相阻隔多年,虽最终有成为夫妻,但这种种,已经在杨兵内心烙下无形的伤痕。他对“党百姓养老院”这个名称说不上恶感,但业务亲切感。因为这个名称,明显的是纪念党某某的捐赠。
一切有形的事物都会过去或消失,唯独心伤难以抚平。世上每个人,大该都有一份这样那样的无形之殇。
因为养老院决定停摆,当初党医生捐给栀子办养老事业的遗产,如何处置?那时这笔遗产变现将近三百万,去了购买养老院的一些硬件所去的一百多万,还应该有近二百万。对于这笔捐赠,栀子如何作处置?请看下回分解。
<dd id="foottips"></dd><dd class="tags"><b>tags: </dd>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