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伦敦蒙难(2/2)
龚照瑗发觉孙中山企图向外传递消息的事后,将孙中山移到了另一间斗室。这里虽然也有铁窗,但铁窗的外面就是走廊。这时,龚照瑗早把抓住孙中山的消息,以及孙中山不可能出卖兴中会的事密报了清廷,并收到清廷的密令:
想方设法,尽快将孙中山押回国内当众处死!
龚照瑗得此密令,刚找到押运孙中山的船只,需要7000英镑,是一艘2000吨的轮船。他正抓紧时间办手续,准备把孙中山装入一只特制的木箱内秘密运回国内。
此时的孙中山,虽不知道这些细节,但心里非常清楚:朝廷一定要把他押运回国,公开处斩以达杀一儆百的效应。第一次传递消息失败,他并不气馁,沉下心来望着窗外继续想办法。
清洁工人柯尔,正在走廊里非常认真地清扫垃圾。一个办事人员走过,在掏出香烟的时候一张大面额的钞票飘飘然掉了下来。他丝毫也没有察觉,步伐依旧不紧不慢地往有走。
“先生,你掉东西了。”清洁工柯尔拾起这张足足要抵他一个月薪金的钞票唤道。
那办事员回过头来,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对柯尔连声称谢,接过钞票离去。
铁窗里的孙中山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他只觉得自己眼前一亮。不爱占他人便宜的人,一般都是有正义感的人。这样的人,很可能会帮我。孙中山脑海里冒出这样的想法,待柯尔回过身来时,便冲着他点点头。柯尔见了先是一愣,然后也礼貌地对孙中山点点头。
“先生,你知道中国的皇帝吗?”孙中山轻轻地问他。
柯尔摇摇头。
“中国现在实际上的皇帝,是个女人……”
孙中山用他那颇有磁性的声音,给这位大清国驻英国使馆的清洁工柯尔讲慈禧太后,讲她如何在日本军舰已经在向中国开炮时还挪用中国海军的军用款修建她那豪华的宫殿,讲自己对这事的言行,讲自己这次被送回国会受到的惩罚……
最后,柯尔动心了,轻轻地问道:“先生,我能够帮你吗?”
“能。”
“该怎么帮你呢?”
“你只要把一封信交给住在前面不远的康德黎先生手上就行了。”
“康德黎,就是那一位刚从中国归来不久的先生?”
“对,就是他,他是我的恩师。你知道他,我非常高兴。”
“这事我愿意帮你,快把信给我。”
“我这就写信,你先去清扫那边,回头过来取信。”
柯尔点点头离去。
孙中山重新给康德黎写了一封信,内容跟昨天裹着银元扔出去的差不多,只是在信后又添了项内容:看信后请照应这个送信的人,他叫柯尔,因为我,很可能失业。请一定照应好他。
1896年6月17日深夜,康德黎已经入睡,被一阵敲门声惊醒:“这么晚了,会是谁呢?”康德黎自言自语,起身去把门打开,一个陌生的青年站在他面前,正困惑时,柯尔递来孙中山给他的信。
康德黎把信看过之后,立即说:“柯尔,你做了一件好事,我为你感到高兴。明天,明天请你务必来我家一趟,现在我要去为他办些事情。”
康德黎说完,连夜赶到苏格兰场警署,请当地警官干预此事。回到家里,靠在沙发上迷糊了一下养养精神,看天色已亮,即刻去找到孙中山在香港就认识的英籍朋友孟生。
康德黎向孟生讲明了孙中山此时的处境,俩人商量几句,救人如救火,赶紧去到外交部,报告孙中山在伦敦被绑架的事情。看到外交部官员对此事冷漠的样子,俩人知道他们不会出手救孙中山,于是赶紧又到清朝驻英国大使馆去当面交涉,却遭到了更加冷漠的对待。
“怎么办,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孙文被运回他的国家,让他们的政府杀死?”康德黎心急如焚,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目前,我们需要些时间。”
“对,我们可以想办法,争取一点时间。”康德黎冷静下来,思考着:“这样,我们再去告诉清使馆,说他们囚禁孙文的事伦敦上下都知道了,英国政府和伦敦警署将出面干涉。”
“这是个好办法,他们会因此有所顾及,减缓运送孙文回国的步伐。”
“我们走吧。”
康德黎提议,俩人匆匆地走出门去。在车上,孟生小声地说:“这事,我们要做成真的。”
康德黎转过头来,问询地望着孟生。
“我们还要去报社对记者讲述这件事情,让他们把孙文被绑架的事情披露出来。”
“对,我们还要派几个人,守候在清使馆外,随时监视他们的行动。”
两个英国人,为了援救一个中国的革命者,紧张地忙碌起来。
1896年10月22日,英国《环球报》以“惊人消息!”为题,披露了中国革命家孙中山在伦敦被绑架的事件。文章见报后,多家报纸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康德黎,然后相继在自己的报纸上予以报道。
当天,上千同情中国革命的伦敦市民,涌向清使馆,抗议清廷的非法绑架。
第二天,1896年10月23日,孙中山在热情的伦敦市民欢呼声中,走出清使馆,恢复了自由。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