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下三令,将军诉职责(2/2)
福济接着说道,“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的军事区域包括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赛音诺颜部、札萨克图汗部,以及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其地大致相当于今蒙古国大部(除苏赫巴托尔省等地);俄罗斯图瓦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阿尔泰边疆区东南部,哈卡斯共和国西部和克麦罗沃州南部;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北部;以及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东部一隅。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以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之地为乌里雅苏台统部。”
奕詝听完,想到你前世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历史,感到,什么事无奈和愤恨。
和福济好像忍不住了,继续说道,“我们现在又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二员,满人、蒙古人各一员。
章京四员,掌管四部衙门,见办事衙门。
绿营换防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外委一员。
唐努乌梁海总管五员(每旗一员),佐领、骁骑校各二十五员(每旗五员)。
办事衙门也分为内阁衙门:掌戳记侍读(内阁侍读)一员、笔帖式二员、候缺笔帖式一员、委署笔帖式(无定额)。
户部衙门:掌戳记司官(章京)一员、笔帖式一员、候缺笔帖式一员、委署笔帖式(无定额)。
兵部衙门:属员同户部衙门。
理藩院衙门:掌戳记司官(章京)一员、笔帖式一员、候缺笔帖式一员、委署笔帖式(无定额)、将军衙门巡捕骁骑校三员、委署骁骑校(无定额)、佐领一员、骁骑校一员。”
奕詝听完,略微点点头,有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英隆。
而英隆也明白,就说起了自己的情况。
“黑龙江将军,全称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清代黑龙江地区最高官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官阶为正一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为从一品。萨布素是首任黑龙江将军,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行东北新政,设黑龙江行省,裁撤黑龙江将军。最后一任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改署黑龙江巡抚。除程德全是汉人外,黑龙江将军一职都由满清宗室、旗人担任。
黑龙江将军是清政府设于边疆地区的最高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与清廷设于内地的驻防将军不同,黑龙江将军除了管理军政、旗务以外,还兼管地方民政、民刑等事宜。黑龙江将军统管八旗驻防、水师营、火器营、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八旗官学等。民事上设有印房、银库、刑司、户司、兵司、工司等机构办事。
英隆还继续白弄道,“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初置黑龙江将军,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升任,驻黑龙江东岸的爱珲(旧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萨布素移驻黑龙江西岸的爱珲新城(黑龙江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移驻墨尔根(今嫩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萨布素复自墨尔根移驻齐齐哈尔。此后二百多年,黑龙江将军府一直设于齐齐哈尔。
黑龙江将军辖区东至额尔白克河二千二百里宁古塔界,西至喀尔喀九百余里撤陈汗界,南至松花江五百里宁古塔界,北至外兴安岭三千三百余里俄罗斯界,西南至盛京一千八百余里,又西南至北京三千三百余里。
黑龙江将军曾辖有齐齐哈尔、黑龙江、墨尔根、呼兰、呼*伦*贝*尔,布特哈、通肯七名副都统和一名兴安城总管。
奕詝现在却不说话,眼睛又看到了吉林将军。
只见傅良不紧不慢地说道,“早在顺治爷十年(1653),清廷始置“宁古塔昂邦章京”一人。康熙元年(1662)改称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之子巴海为首任。康熙十五年(1676),奉旨移驻吉林乌拉(又称“船厂”,今吉林市)。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船厂将军三个名称经常混用,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吉林将军之下分设吉林、宁古塔、三姓、伯都讷、阿勒楚喀五个副都统和珲春专城驻防,共历协领人、参领1人、佐领137人、防御81人、骁骑校141人,管理满洲、蒙古、汉军、锡伯、巴尔虎等旗户,以及“打牲之部”。。各地副都统的职责是:各守分地,以赞将军之治。吉林副都统与吉林将军同城驻防,辖协领9员、佐领48员、防御22员、骁骑校48员、八旗驻防兵3000余名。宁古塔副都统升任吉林将军的例子有2例:康熙三十五年(1696)的沙纳海,雍正八年(1730)的常德。”
乾隆二十二年(1757),“宁古塔将军”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等地方将军”,简称“吉林将军”。吉林省建置时未能称“省”,是因为清代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由八旗驻防,采取的是“军府制”。而关内中原不同,清政权在明朝政权的基础上,采用“行省制”,即建立了18个行省。受关内行省制的影响,大约这一年起,吉林将军在给清廷的文件中代称自辖区域为“吉省”,清廷各衙门给吉林的咨文中也约定俗成地称“吉省”。”
顺治二年(1645)改盛京内大臣为阿立哈大,三年改昂邦章京,,统辖东北全境.为加强吉林地区的防务和统治力量,顺治九年(1652),命梅勒章京沙尔虎达,甲喇章京海塔等,统兵驻守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地方.顺治十年(1653)分设宁古塔章京,首任是沙尔虎达,从此以后,今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统归宁古塔章京管辖.
巴海,”沙尔虎达长子,初任佐领,顺治十四年(1657)授秘书院伺读学士,十六年,袭父一等男爵.世祖喻吏部曰:宁古塔边疆要地,沙尔虎达驻防年久,甚得人心,今病没,其子巴海勒慎素著,可绶宁古塔总管,俾代其父.”
巴海颇有其父之风,上任后,秣马厉兵,激励将士,致力于征剿俄军,保疆安民.顺治十七年(1660)沙俄侵略军再次犯境,巴海与副统领率兵至黑龙江,松花江两江交汇点,:侦贼在费雅喀西境,即急驱使犬部界,分舟师潜伏两岸.贼船奄至,合击之.”敌军见状败退,巴海统兵急追不放,敌兵弃船而逃.此战”斩首六十余级,淹死者甚众”,获妇女四十七口,并火炮,盔甲,器械等物.同时,招降费雅喀部一百耳十余户,极大地巩固了边防.
与此同时,巴海对清初因科场之狱或文字狱被流放到宁古塔这塞外苦寒之地的文人学士十分器重.因此他们比一般流人的处境要好,不入官庄,不属台站,并多结交权贵,流放到这里的读书人,大半从事商业或以教书为业.他们都倍受巴海的器重.这对改变当地风俗,传播文化和教育的启蒙开发具有很大的作用.
顺治十八年(1661),巴海奉命”设吉林水师营,以迁移人为水手”.据>载:
”有战船三十只,运粮船八十只”.
康熙三年任命吉林水师营总管各级官员,负责训练水师,制造船只.
康熙元年(1662)清廷改宁古塔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巴海为首任将军.康熙十年(1671)为了加强吉林地区的防御力量,移副都统一人驻吉林,这是清王朝在今吉林设立行政长官的开始.康希十二年(1673),吉林开始建城.由于这里自明清以来,就是水上交通枢纽,为盛京和黑龙江之间的要冲,可直达抗俄斗争的最前线,又是女真族部落的旧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抗俄的军粮供给基地,而吉林船厂又是制造抗俄船只的基地。
因此,康熙十五年(1676),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移住吉林乌拉,仍称宁古塔将军,留副都统一人镇守宁古塔.并在这一年(1676),”徒直隶各省流人数千户居此,修造战舰四十余艏,双帆楼橹,与京口战船相类,又有江船数十,亦具帆樯,日习水战,以备老羌(沙俄)”.从此以后,吉林乌拉成为宁古塔将军的统治中心,逐渐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军事的重镇.
康熙帝对巴海将军很器重,康熙召见巴海,当圣主问起宁古塔及瓦尔喀,虎尔哈人民风俗等情况时,巴海”奏对甚晰.圣主嘉之曰:”朕想闻尔贤能,今益知尔矣”,并喻旨巴海:”费尔喀,赫哲虽服,冉其性暴疠.当广布教化,多放驯迪.俄罗斯尤当加意防备”.巴海尊旨,十分注重边境部落的教化和安抚,开初,边境有墨尔哲氏累世输贡,巴海:因宣上德招之”,其长扎尔喀,布克托等愿率众内迁,于是请安置在宁古塔附近,设佐领四十,以扎努匼,布克托及诸族属任之,分辖其众,号新满洲.由于巴海招抚边民,整顿边防有功,圣祖”特赠黑狐裘,貂朝衣各一袭”,以奖励之.
康熙十七年(1678),圣祖特召吏,兵部曰:”宣迣效力,臣子之长经,””宁古塔将军巴海,委任以来,弹压严疆,展布伟略,实心任事,筹化周详,尤为称职---优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
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东巡,驻堨吉林,放船松花江,检阅水师并告诫宁古塔将军巴海和副都统萨布素等:”朕幸吉林地方,访询民隐,及侦探巡逻等差,俱系军务,乃驻防官兵专责,不可宽假,应照常行”.明确指出,加强战备防务,是宁古塔官兵的神圣职责,对抗沙俄的军事准备不容松懈.巴海忠实地执行况熙皇帝的战略部署.据文献记载:”时驻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巴海等以宁古塔战舰稍有损坏,请发木料,用资休整.工部依如所请”.康熙对此事甚为关注,派户部尚书伊桑阿带工匠到吉林乌拉大规模修造战舰.>记载:
”当时黑龙江城,墨尔根,齐齐哈尔三城兵船一百二十只,皆康熙二十二年吉林乌拉送来”.使吉林乌拉成为雅克萨反击战的水运战备基地.这一切和巴海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说实话,这一章有一半多的内容就是交代一些史料。本来书生是不想交代的,可是,如果不交代,按后面的情节就会出现一些突兀,有错落感。因此,书生在这里发誓,虽然这一章是一些史料,但下一章,肯定更精彩。不精彩,你们就大力地喷书生吧,书生保证,一个屁都不放!</>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