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铁血,要从北到南(一)(2/2)
随着奕詝的指示,大家又看向了西北部,看到额尔齐斯河,巴勒客什池,也就是巴尔喀什湖,还有锡尔河,阿姆河,以及咸海,都是标记很清楚的。
当奕詝和大家看完北方的区域图后,呼吸一下子都紧张起来了。因为他发现,这上万里的区域竟然都是大清的,按照卫**的宗旨,这些地域一定都要实实在在地恢复实际统治的。
不过,现在这些地方由于里人口稠密的中原和江南地区太远,所以,向这里迁移的人口太少,导致大清在这里的统治还是很脆弱。
当然,罗刹国在这些地方统治也是极其弱小的。而且,他们大多就是一个村落,一个据点而已。
不过,另奕詝惊喜的是,十九世纪中期的大清占有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一二个几百万人口的北极熊,奕詝有信心还有能力把北极熊赶出大清的北方。
而且,在奕詝的心目中,觉得大清应该把疆域划为西至乌纳尔山就可以了,北边就是北冰洋就行了。
最后,当奕詝把自己心里面的疆域给一干亲信说了以后,大家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因为,在传统的中国士大夫心中,开疆拓土还是最有影响力的。可是,当看到地图上沙漠,寒冷,缺水,交通不便利什么的,大家又只好摇头了!
因为,在十九世纪中期的大清,大清的后勤保障还是非常脆弱的。如前世左宗棠收复新疆就前前后后用了三年,主要就是筹集粮草用的时间太长。
不过,奕詝想到,老毛子的保障比自己还要差。因为老毛子的运输路线,都是在西伯利亚地区,那里,一年只有四个月的时间可以种植庄稼,一旦大雪降临,什么都干不了,人们只能喝酒,造人,猫冬了。
不过,这项战略必须有一个响亮的名词,当然,也为了历史上光辉形象塑造。于是,奕詝决定,就叫:“文明曙光”行动。为什么叫“文明曙光”行动呢?
因为十九世纪的中期的罗刹国,还是一个农奴制的国家,以后组的意思就是去解放农奴,传播文明曙光。
1848年,也就是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卫**第一军和第二军开始了“文明曙光”行动。
而且,确立“以战养战”的行军计划,当然,这部分计划主要适用于西北地区的。例如新疆的浩罕以北的浩罕部落(主要就是乌兹别克),还有布哈拉(土库曼)部落,以及爱乌罕(主要就是阿富汗)部落。
“虽然这些部落中主要是蒙古血统,可是,现在已经有一部分成为罗刹国的走狗了,为了文明,卫**必须以战养战,让他们做点必要的牺牲也是为了推动历史的文明。”——《大清军事纪实史》
而且,奕詝觉得,如果不给这些部落传播“文明曙光”,*他们的“生产模式”,也就是畜牧业,不杀人,不*粮食的话,那奕詝觉得,自己就会有很大的“负罪感”,因为,自己没有让这个地区完成历史的“新陈代谢”。
在奕詝的前世,在西北地区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这里的灌溉农业特别发达,特别是棉花的种植,在世界都是有名的。
而且下游的甜菜种植也是非常有名的。在北部,主要是额尔齐斯河流域,水稻种植也是非常盛行的。
下面,就是领兵将军的人选了。
奕詝这一次出兵安排的人选出乎人的预料:左宗棠为西北路征伐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北路和东北路征伐大将军。
而且,任命冯子材为西南路征伐大将军,只是训练桂湘士兵。
另外,奕詝打算要从蜀地运来士兵,为后面相应的南征计划做准备。
而且,奕詝决定,这份“文明曙光”要实行三年。目的就是要让要让大清的北方疆域得到稳固,开拓的疆土得到统治,让文明曙光惠及的各族人民得到基本的生存和发展。
要让华夏民族的汉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得到传播,让那些该死的野蛮人得到汉文化的熏陶。也让士大夫们的“教化”也有用武之地。从而为华夏民族未来的生存空间奠定坚实的基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